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经义模范
触于目者虽吾亲之似,感于心者若吾亲之真,亲莫亲于母,而吾之舅则吾亲之似,是亦不同矣。
然人之情,此心有时而非母,则见舅而不见母;
此心无时而非母,则见舅而若见其母。
舅虽适见,母虽见存,非目存之也,心存之也,心存之则目亦存之也。
此康公见舅如母之情也。
不幸不得以见其母,犹幸而得以见其舅,苟有康公之心者,宁无康公之见哉!
渭阳》之序曰:「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尝自念母之言求之人,皆曰:杯棬之不饮,盖因杯棬以念吾亲,饮之则悲;
琴瑟之不御,盖因琴瑟以念先生,御之则惨。
然以予观之,使其心无亲,虽百杯棬而不能悲之矣;
使其心无先生,虽百琴瑟不能惨之矣。
大抵物本无情,自人有心,况杯棬也,琴瑟也,乃有平日手泽者也。
故心乎尧则见羹墙而思尧,心乎禹则见河洛而思禹,心乎召伯则见甘棠召伯,心乎吾母则见吾舅而思吾母。
以母视舅,其佩服异,其颜色异,其语言又异,康公舅氏之见,遽若吾母之存,何哉
吁,亦自其心求之而已
其心以为不遑将母者,固所甚恨,而吾母之可将者,为何如也!
彼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者,固所甚愧,吾欲尽欢而无母之可慰者,又何如也!
母曰嗟季今谁与?
嗟我母兮鞠我今谁与?
舅氏之见也,人以舅见舅,公以母见舅。
无他,人以目见,公以心见耳;
人以所见为见,公以所思为见耳;
人惟见其形体公则索之形体之外耳。
母之精神平日则想之于心,一旦得之于目,佩服异矣,言语异矣,恍然不知为舅之佩服言语此时此意,逃空谷而闻足音也。
适他邦而见似人也,以齐乐为《韶》乐而且不知肉味也。
渭阳之送远矣,而不忍于别,盖母不可以离居也;
车马之赠厚矣,而不以为多,盖母不可以物报也。
序《诗》者称之曰,念母其知公之心也。
公则犹有可哀
五十而慕,公不如舜
举足不忘,公不如曾。
故如母之见未几,而令狐之役以成。
斯时也,岂晋文不如昔哉?
尝为之说曰:考叔见母于羹,至争车则不之见;
康公见母于舅,至争伯则不之见。
非目之始明而终眊也,乃心之始念而终忘也。
呜呼
康公也,考叔也,可以曾亦可以舜也,有可以为舜、曾之资,而卒考叔康公而已
哀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