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秘阁朝议大夫范公神道碑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楚纪》卷四三、《秘笈新书》卷一○、《南宋文范》卷六九
绍兴之初天子痛念宗社阽危之辱久而未报,寤寐俊杰,以图事功
既得赵忠简公、张忠献公而相之,又俾两公博求天下英材以备官使
于是忠贤毕集谠言日进,国以大竞仇虏詟焉。
其后两公相继去位秦桧遂以讲和误国,胁主擅权一时诸贤率以异议摈逐
二十年间,堙阨沦谢
其幸及死,复见收用者什不二三,然亦往往迟暮奄忽,而不及其所为矣。
呜呼,此岂独士之不幸也哉
若故直秘阁范公,则其一人已。
公讳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县人
曾大父履谦大父补之隐德不仕
舜举始登进士第,官从事郎以卒。
学行志业延平杨文靖公实铭之。
以公故,赠左朝议大夫
母胡氏、叶氏皆封恭人
生数岁,遭母丧哀毁成人
未冠而孤,奉继母尤谨。
弟妹曲尽恩意有人所难能者。
从舅胡文定公受《春秋》学,乡举类试第一
对策廷中极论人主正心立志之方,力诋和议宴安之失,言甚壮切。
张公时为考官,读而异之,第以为选首,而同列有病言者,抑寘乙科
左从事郎、武安节度推官
始至,帅将斩人。
公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
公正色曰:「节下奈何重易一字而轻数人之命」?
矍然从之,自是府中事无大小,悉以咨焉。
居数月,以忧去。
虏骑已陷长沙湘中大乱
崎岖避地艰苦百罹志业益修。
开口论议,皆切当世之务。
诸公多访以事,而文定亦亟称之。
江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近臣交荐召试,除秘书省正字,改宣义郎,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
秦桧力建和议虏使鼎来,而朝廷草创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以处之。
公亟见赵公曰:「秘府谟训所藏,平时以馆好使犹不可况今日之仇虏,而可使腥膻之乎」?
赵公竦听,即为改馆。
既而使至悖傲,所议多不可从者中外愤郁
与同十馀人合议拜疏争之,既具草而骇懅引郤者众。
公乃独手书抵,责以曲学倍师、忘雠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不病狂奈何一旦为此
若不改图,必且遗臭万世矣」。
以是怒,而公议奏草卒与史官六人者上之。
未几,虏归河南以尝我,方自以为功,公曰:「是亦安能久有
今日之义,则有不可不为者」。
乃因轮对言曰:「两京版图既入,则九庙八陵瞻望咫尺
朝修之使未遣,何以仰慰神灵、下萃民志」?
泫然曰:「非卿不闻此言」。
立命遣使
于是以公不先白己也,益怒。
公亦以先墓久寄荆门中更变乱,乃谒告,奉柩归葬故乡
饭蔬带绖,往返千里
既窆,即以病告。
主管台州崇道观
前后三请杜门读书不与人事者十馀年。
寻起通判邵州,又通判荆南府事。
荆南户口数十万,寇乱荒馀,无复人迹
朝廷为蠲口赋安集之,百未还一二也。
而议者希意,遽谓流庸浸复,可使稍输什二岁增之。
不能供,顾无敢言者
至是,积逋二十馀万缗,他负亦数十万。
户部日下责偿甚急,曰不且有谴。
晚节悖乱喜怒不可测,为户部者又其姻党凶焰赫然
孙汝翼惧,欲赋于民以塞责
公持不可,曰:「吾宁被谴,此不忍为也」。
无何,孙去,公言于后帅王公师心,悉奏蠲之。
已死,公所与同去国者多召用,公亦被命入对
上犹记公前议劳问久之
公因进言为治以知人为先,知人清心寡欲为本,语甚切至
又论东南不举子之俗,伤绝人理,请举胎养令以全活之,抑亦勾践生聚报吴之意也。
上善其言。
陈文恭公知政事,亦欲留公朝著,而同列有以暴起秉事者,忌公前辈不肯媚事己,乃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出之。
辞行,复奏言:「今日屯田之法,岁之所穫,官尽征之,而田卒赐衣廪食如故使力穑者绝赢馀之望,惰农者无饥饿之忧,贪小利,失大计,谋近效,妨远图
是以历年久、用力多而无成功
谓宜举籍荆淮旷土,画为丘井放古助法,酌今之宜,别为科条令政役,则农利修、武备饬而复古亦有渐矣」。
章下,任事者或笑以为迂阔,寝不奏。
公平所至询究利病搜访人材汲汲嗜欲
江西论奏数事,皆一方久远之利。
临川宰陈有古循吏之风,闻者亦以为当。
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以病,复请为祠官以归。
宗藩并建而储位未定道路窃窃异言
公虽在远外,独深忧之。
尝剟至和嘉祐间名臣章奏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至是囊封以献,且言曰:「愿陛下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公道无贰无疑则天幸甚」。
人或以越职为公危之,公不顾也。
上感其言,以语辅臣而叹之曰:「如圭可谓爱君矣」。
遂留陈公决大计即日下诏,以普安郡皇子进封建王
复起公知泉州,公辞不得请而行。
既至,举大体,尽下情,择丞史任之,郡以大治
蠲属县负课久不能偿者什三四,度其力而宽与之期。
县感公诚意输将惟谨财用以纾。
泉地濒海通商民物繁夥风俗错杂,而经用不足人始以公不更治民理财为忧。
至是,乃大服
南外宗官寄治郡中,挟势为暴,前守不敢诘。
至夺贾胡浮海巨舰,其人诉于州、于舶司三年不得直。
占役禁兵百数,复盗煮海之利,乱产盐法,为民病苦
公皆以法义正之,则大沮恨,密为浸润以去公,遂以中旨罢公领祠如故
邦人涕慕,欲相与号诉于朝,公禁之不得行
邵武僦舍以居,门巷萧然士大夫高仰之。
远近学者多从质问经子疑义,公亦孜孜引接朝夕不倦
属疾移书政府旧交告诀,语不及私,惟以中原未复,民力未苏,遗贤未用为寄。
诸子强学,且毋得浮屠法治吾丧。
绍兴庚辰六月十八卒,享年五十有九。
两年今天子遂由青宫内禅皇帝位,父尧子舜,海内大安而公已不及见,世亦莫知公之尝有言也。
近岁士大夫颇有绍兴日历及陈公手记者然后知公忠精不可及
为人笃厚易直,不饰边幅
忠孝诚实得之于天。
其学根于经术不为无用之文。
有集十卷,皆书疏议论之语,藏于家。
所议屯田,尝别草具其施行目数千言未及上。
其后张公总师江淮奏下公家取其书,而张公寻罢,亦不果行识者恨之。
累官左朝散郎,赠朝议大夫
娶叶氏,封安人,后赠恭人,公继母之弟、右文殿修撰宗谔女也。
静淑俭素,配公无遗德。
后五年卒,与公合建阳渭曲村,公始尝欲卜居处也。
子男三人,念祖,通直郎、知抚州宜黄县致仕
念德,今为朝奉郎江南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念兹,早卒。
二人通直郎利州路提点刑狱折知常从事刘玶其婿也。
始,公之葬不及铭。
既葬,诸孤始属其故宾客魏君掞之公行,将请文于上饶汪公,而刻石以表其隧。
未及,而汪公薨,则公之同时辈流已无复在者矣。
乃奉其书泣以属熹。
熹愚晚出何以及此
然惟先人史官,实常与连名奏事
及罢而归,又与公同舣舟国门外,其相与期于固穷守死之意,晚而愈笃。
先人既没,公所以怜熹者亦益厚。
至于亲为讲画反复辨告,盖惟恐迷昧没溺丧失所守,以辱其先人也。
此意岂可忘哉!
乃受其书考之,而论著大者如此,且系以铭。
铭曰:
呜呼惟公,广博易良
不耀其章不刿其方。
斤斤其容,坦坦其行。
恳恳其言,循循其政。
刚毅劲切以时发之。
贲育虽强,孰能夺之?
晚殚厥猷,遂启明圣
万世之传,一语而定。
凡今有庆,孰匪公功
我铭斯阙,以诏无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