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少傅刘公神道碑1178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八、《濂洛风雅》卷一、康熙《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二四、《秘笈新书》卷八、雍正《陕西通志》卷八一、《南宋文范》卷六九、《南宋文录录》卷二四、光绪《凤县志》卷九、《刘氏传忠录》正编卷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淳熙五年秋七月某日观文殿学士彭城刘侯珙薨于建康府舍
疾革时,手为书,授其弟玶,使以属其友朱熹若曰:「珙不孝先公少傅墓木大拱而碑未克立,盖犹有待也。
家国之雠未报,而珙衔恨死矣,以是累子何如」?
发书恸哭曰:「呜呼
共父至此耶?
且吾蚤失吾父,少傅公实收教之。
共父之责,乃吾责也」。
即访其家,得公弟屏山先生所次行状,又得今江陵张侯所为铭,以次其事曰:公姓刘氏,讳子羽字彦修
其先长安建州,今为崇安县五夫里人
曾大父朝议大夫太素大父赠太子太保民先,皆以儒学教授乡里
皇考资政殿学士、赠太师忠显公遂以忠孝大节杀身成仁,事载国史
公其嗣子也,少以父任,补将仕郎
积劳,转宣教郎,权浙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
入主太仆太府簿,迁光禄丞
河北、河东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朝请大夫,授直秘阁
建炎三年,擢充秘阁修撰知池州,改集英殿修撰、知秦州
未行,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辟川陕宣抚处置使参议军事
四年,除徽猷阁待制
绍兴二年,领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
宝文阁直学士封彭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三年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
四年,还故官提举江州太平观
复为集英殿修撰、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宣谕川陕
踰年还报,复待制、知泉州
八年落职奉祠,寻责散官漳州安置
十年,以赦得还。
十一年,复故官,起为沿江安抚使、知镇江府
十二年,复待制进爵子,益封二百户。
是岁罢,复为太平祠官
五年而薨,年五十矣。
天姿英毅,自少卓荦不群
年二十四五时,佐忠显公守越,以羸卒数百破睦寇方腊数十万众,卒全其城。
复佐忠显公真定,会女真入寇,以大兵围其城。
公设方略登陴拒守数月,虏不能下而去。
忠显公既以节死,公扶丧归葬号天泣血,以必报雠自誓
朝廷素知其材,使参御营使军事
时叛将范琼拥彊兵、据上流,召之不来,来又不肯释兵中外汹汹
知枢密院事张忠献公与公密谋诛之。
一日,为遣张俊千人度江捕他盗者,使皆甲而来
因召刘光世都堂计事,为设饮食
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公坐庑下,恐事变,遽取黄纸执之趋前,举以麾曰:「下!
有敕,将军可诣大理置对」。
不知所为,公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兵送狱。
使光世出抚其众,数围城中附贼虏迫胁二圣出狩状,且曰:「所诛止耳,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
众皆投刃曰诺,因悉麾隶他军。
顷刻而定,伏诛
张公由此益奇公,及使川陕,遂辟以行。
秦州,立幕府节度五路诸将,规以五年而后出师
明年,虏窥江淮急,张公念禁卫寡弱,计所以分挠其兵势者,遂合五路之兵以进。
公以非本计争之,张公曰:「吾宁不知此?
顾今东南之事方急,不得不为是耳」。
遂北,至富平,与虏遇,战不利,虏乘胜而前。
宣抚司退保兴州人情大震
官属建策徙治夔州者,公叱之曰:「孺子可斩也!
四川全盛,虏欲入寇久矣
直以川口铁山栈道之险,未敢遽窥耳。
今不坚守纵使深入,而吾乃僻处夔峡,遂与关中声援不复相闻进退失计,悔将何及?
今幸虏方肆掠,未逼近郡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犹或可以补前愆,赎后咎柰何为此言乎」?
公然公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
公即自请奉北出,复以单骑秦州分遣腹心,召诸亡将
亡将闻命大喜,悉以其众来会
公命骁将吴玠和尚原、守大散关,而分兵悉守诸险塞
谍知我有备,引去
明年,虏复聚兵来攻,再为所败,俘获万计蜀土以安。
宣抚司移军阆州公请独留关外调护诸将,以通内外声援军民之心翕然向之。
明年,汉中大饥,诸帅闭境自守,因有建言,皆愿得公与连兵
张公承制,可其请。
公至镇,开关通商输粟辑睦邻援,饬兵练卒,栅险待敌
会虏复入寇,将道金商以乡四川
公以书谕金州经略使王彦,使伏彊弩于险以俟之。
习用短兵,屡平小盗,不以公言为意
虏猝至,不知所为逆战,果败走,保石泉
吴玠秦凤经略使,公闻失守,亟移兵饶风岭,且以语
大惊,即越境而东,一日夜驰三百里。
中道少止,请公会西县计事
公报曰:「虏旦夕至饶风下,不亟守此,是无蜀也。
公不前,吾当往。
今又西走不知者谓吾惧而逸尔,诸将得无解体乎」?
得书,即复驰至饶风,列营拒守
虏人悉力仰攻死伤如积。
更募死士间道犯祖溪关以入,绕出后。
遽走还汉中,且来邀公,欲与俱去。
不可,留共栅定军山以守。
不可,公不得已退守三泉从兵不及三百人
士卒粗粝,至取草牙木甲啖之。
书与诀,持之泣下,欲驰赴公。
未果,其爱将杨政大呼军门曰:「公今不行,是负刘公,亦且舍公去矣」。
来会三泉
时虏游骑甚迫,不寐,起视公方甘寝自若旁无何者
遽起公,请曰:「此何等时?
简易若是」。
慨然曰:「吾死命也,亦何言」?
惭叹泣下,竟不果留。
公以潭毒山斗拔,其上宽平泉水,乃筑垒守之。
十馀万石,尽徙将士家属栅中,积石数十百万,下临蜀道
数日,虏果至数十里间
一夕候骑报虏大军且至,诸将皆失色
入问计,公曰:「始与公等云何
今寇至,欲避邪」?
下令蓐食迟明上马,先至战地前,当山角据胡床坐。
诸将追及,泣请曰:「某辈乃当致死于此非公所宜处也」。
不为动,虏知不可攻,亦引退
自虏入梁洋蜀中大震
宣抚司官属争咎公,更为浮言恐动力请张公徙治潼川
令下,军士愤怒,或取其榜毁之。
公亦以书力为张公言:「此已为死守,虏必不敢越我而南。
藉令不能守,我死行未晚也。
一旦轻动若此兵将忿怒,恐将有齮龁坟墓者,柰何」?
张公发书大悟,立止不行
虏遣十馀人持书与旗来招公及,公斩之,馀一人使还曰:「为我语群盗,欲来即来,吾有死耳,何可招也」?
因复与谋,出锐师腹背击之。
未及期,而虏已遁矣。
盖方虏未至,公已悉徙梁、洋官私之积置他所。
虏既深入无所得而粮日匮,前后苦攻死伤十五六,又闻公之将袭己也,惧,故遁。
公亟遣兵追击之,堕溪谷死者不可计。
馀众不能自拔者犹数十栅,皆降之。
是时,虏大酋撒离喝术辈主兵用事,计必取蜀以窥东南
选募战攻,盖已不遗馀力,而我之谋臣战将亦无敢为必守计者。
独公与张公协心戮力毅然以身当兵冲,将士视公感激争奋,卒全蜀境,以蔽上流
寇退,又方相定计,改纪军政,以图再举
而张公已困于谗,公亦相次得罪,徙白州矣。
始,吴玠裨将未知名。
公独奇之,言于张公。
张公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
至是上疏,请还所假节棨戟公罪
士大夫以是之义而服公之知人
既张公入相大议合兵北讨计,召公赴阙,使谕指西师,且察边备虚实
公还,奏虏未可图。
宜益治兵,广营田以俟几会
时又方议易置淮西大将,且以其兵属公。
公复以为不可,遂以亲老丐郡以归。
僧可度以赂结中贵人,属戚里陈氏诬奏,夺陈洪进守冢寺,符州奉行
公曰:「此细事尔,然小人罔上如此,是乃履霜之渐,不可长也」。
即疏其事以闻。
僚属相顾莫敢连署,公乃独奏极言之,度等皆抵罪
既又大兴学校,以教其人,堂序规模,略放大学至今闽中诸郡之冠。
已而淮西军果乱,议者反谓公实使然不责无以系叛将南归之望。
于是临漳之行,闻者嗤之而公不自辩也。
镇江,会金虏复渝盟,公建议清野,尽徙淮东之人于京口,抚以威信兵民杂居无敢侵扰者。
尝得盗,劾之,乃楚州某者所为
前后攻劫不可计,悉具狱之市某者亦坐远窜
于是境内帖然道不拾遗
既而虏骑久不至,枢密使张俊视师江上,以问公。
公曰:「此虏异时入寇飘忽风雨,今更迟回是必他意」。
已而果复以和为请。
使至,植大旗舟上,书曰「江南抚谕」。
公见之,怒,夜以他旗易之。
翌日接伴使者见旗有异,大惧,索之急。
公曰:「吾为守臣朝论无所与。
然欲揭此于吾州之境,则吾有死而已」。
索犹不已,乃遣人外授之。
张俊奏事上闻治状料敌语,于是复有待制之命。
公以和戎本非久远计,宜及间暇时城垒、除器械、备舟楫以俟时变
宰相秦桧不悦,讽言者论之。
罢归,遂不复起
后十有六年和议果败,虏骑直抵采石瓜洲江津不守
于是人始服公前虑之深而恨其不及用也。
熹之先人从公游,疾病寓书家事为寄。
恻然怜之,收教熹如子侄
故熹自幼得拜公左右然已不及见公履戎开府时事
独见居家接人孝友乐易开心见诚豁然纤芥滞吝意。
好贤乐善轻财喜施,于姻亲旧故贫病困阨之际,尤孜孜焉。
因尝从公门下士及一二故将公平大节,又知其忘身徇国之忠,决机料敌之明,得将士心,人人乐为尽死,事皆伟然,虽古名将不能过。
至其为政,则又爱民礼士,敦尚教化,决奸擿伏不畏彊御,乃有古良吏风。
及公既没,然后得其议奏诸书读之,知其痛愤无日不在雠虏,而其识虑之深又如此未尝慨然抚卷废书而叹也。
元妃福国夫人熊氏,葬拱辰山忠显公次,而屏山先生实表之。
继室国夫人卓氏,公没,持家二十馀年,细大有法,内外斩斩
彭城侯虽熊出,然其抚之厚而教之严,所以成就德业为多。
族党亲疏,曲有恩意
荆南府舍,葬瓯宁县平之原。
公子三人彭城侯为长;
次瑺,承务郎出后公弟秘阁公,早卒;
次玶,从事郎,亦以公命屏山先生后。
孙男二人:学雅,承务郎
学裘,尚幼。
二人,长适将仕郎吕钦,次未行。
熹惟公家三世一心,以忠孝相传事业皆可记,而公所处尤艰且勤,绩效最著,人至于今赖之。
于是既悉论载其实,又泣而为之铭,以卒承彭城侯之遗命
其铭曰:
天警皇德,曰陂其平。
复畀人杰,俾扶厥倾。
薄言试之,于越于镇。
卒事于西,亦危乃定。
始郤于秦,偪仄飘摇
一士之得,厥猷以昭。
再蹶于梁,莫相予死。
亦障其冲,校绩愈伟。
岷嶓既奠,江汉滔滔
尔职于佚,我司其劳。
曾是弗图,谗口嗷嗷
载北载南,倏贬其褒。
曰和匪同,识微虑远
岂不谆谆
卒莫予展。
我林我泉,我寄不浅
莫年壮心,有逝无反
惟忠惟孝,自我先公
勉哉嗣贤,克咸厥功。
岂不咸之?
又毁于成。
诗劝来者,永其休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