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衢州江山县景行堂记1185年8月14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九、《方舆胜览》卷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六、康熙《衢州府志》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八、同治《江山县志》卷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江山县故有三贤堂,以祀正介先生周君、赠宣教郎徐君揆逸平先生徐君
而今知县事金华邵侯浩又益以故谏议大夫毛公注、赠朝请郎毛公㮚,且更其扁曰「景行之堂」而状其事,且为书来告曰愿有记也。
考其状,既知五君子之学行气节足以风厉当世兴起后来,读其书,又叹邵侯所以教其人者之备而待其人者之远也。
正介行信于乡而闻于朝,其立言垂训褒善贬恶,又皆足以为后世法
虽其事业不得见于当年,然其所已不但为一乡善士而已也。
谏议遭时遇主,奋不顾身排击巨奸,夺其政柄
是时天下几望至治焉。
不幸不究其用而废绝以死,有志之士至今恨之。
然不特为公恨也。
至于叔缜骂贼不屈,以明官守之义;
宅卿捐躯虏营,以纾君父之急,其事尤难,其节尤伟。
逸平受业程氏之门人,得诸心,成诸行,又能推其说以教人仪刑音旨之传,于今尤未远也。
夫以区区百里之间,而其先贤之学行气节可以风厉当世兴起后来如此可谓盛矣。
昔人之祠之也,其意岂不美哉
然得其三而遗其二,又限其目,而不使后人复有勉慕企及之思也,是则识者犹或病之。
邵侯于此乃能增益而葺新之,且易其名以致其俛焉孳孳之意,而撤其限以视,若有待于来者,是不亦教其人之备而待其人之远乎?
呜呼,是亦可书也已
又尝窃有说焉。
盖士有学有德而后言行可观有行有言而后节义可贵
士君子立身行道次第始卒之常而不可易者也。
然人之所禀不同,而其所遭亦异,故得于身者或无以验其事,成于终者或无以考其初。
论世尚友所以每恨全德之难,而欲择其所从者,又不免多岐之惑也。
然则登是堂而有志五君子之事者,又可不其所务之先后循序以求之哉?
邵侯读《大学》之书而有感絜矩一言,其平居天下事而有所不平,未尝慨然发愤抵掌太息也。
然则其于五君子者,固已非苟知之,而亦庶几得其所以求之之序矣。
为此举,夫岂偶然而已哉?
因为之识其本末而并记此意,以视其学者云。
淳熙十有二年秋八月乙丑新安朱熹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