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严时亨世文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一、《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三○
五行之生,各一其性。
气质阴阳五行所为,性即太极全体
但论气质之性,则此全体堕在气质中耳,非别有一性也。
明道言人生而静,以上容说」。
人生而静」是未发时,「以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时,不可谓性,才谓之性,便是人生以后,此理堕在形气之中,不全性之本体矣。
然其本体未尝外此要人即此见得不杂于此者耳。
《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性善,是指已生之后
虽曰已生,然其本体不相杂也。
程子以忠为天道,恕为人道,莫是谓忠者圣人之在己,与天同运,而恕者所以待人之道否?
圣人处己待人亦无二理天人之别,但以体用之殊耳。
「放于利而行多怨」,南轩以为己之怨人。
南轩固有此理,只是此章语意只合如古注及程子说,不容一语可兼二意
虚心平气,静以察之,当自见得。
不可以近里,而迁圣人本意以就之也。
礼无大小未尝不重食色不可食色有时而重于礼。
食色重处是亦礼之重。
此章无它可疑熟读本文自可见矣。
「发己自尽谓忠,循物无违谓信」,所谓发己,莫是奋发自扬之意否?
循物无违,未晓其义如何
发己自尽,但谓凡出于己者必自竭尽,而不使其有苟简不尽之意耳,非奋发之谓也。
循物无违谓言语之发循其物之真实无所背戾,如大则言大,小则言小,言循于物而无所违耳。
逃墨归于杨,逃杨归于儒。
杨墨皆是邪说,无大轻重
但墨氏之说尤出于矫伪不近人情难行,故孟子之言如此,非以杨氏可取也。
并称,乃退之之缪,然亦未见得其与原道》之作孰先孰后也。
简易/(引吕东莱解《禹贡一段。)此说大概得之
然亦不必言先为其难,大抵只是许多道理须要理会得分明后,方无窒碍不费力而自简易耳。
治乱绳,若不解放得开,岂能自成条理而不纷纠耶?
三重当从伊川之说。
伯者之事不得为善,此章正与上章发明乃是相承为文,非隔章取义也。
六言六蔽说。
此亦但疑其文有不同耳。
先立题目,又令复坐而后言之,亦似太郑重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