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安卿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九
太极者,天地之性而心之体也。
一元者,天地之心而性情之会也。
阴阳惨舒天地之情,即性之流行而心之用也。
不审是否
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以此参看(「性之会」,此句内欠一「情」字。)
前者去《心说》,后来觉得语说天心的当,今改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所以为生物之主者,天之心也」。
不知是否
改得语意全备,甚善。
先生答妻父鬼神说云:「所谓非实长存不灭气魄者,又须知未始长存尔」。
廖子晦见此,谓长存不灭乃以天地间公共气体言之。
淳恐只是上蔡所谓祖考精神自家精神」之意耳。
王子合以为二说只是一意若非公共底,则安有精神耶?
不审何从
上蔡说是
魂魄二字,向闻先生说发用处是魂,定处是魄。
记事处是魄,小儿无记性,不定叠皆是不足
先生梁文叔书谓鼻之知臭,口之知味,魄也。
耳目中之煖气,魂也。
淳窃以为不离气,魄不离体,魂则气上一个活处,其所流行不息发越有生意者也;
魄则体上一个精处,其所真实确定凝然而不散漫者也。
魂魄且如此看,不须支蔓言语间未能无病,久之自见得失,今不须苦求也。)
所与王丞论者,则太支离矣。
王丞说魂即是气,魄即是体却不是须知魂是气之神,魄是体之神可也佛氏地水火风相类。)
月之不受日光处,其魄也。
故十六以后谓之生魄
其受日光处则其阳气之明也,故初二三以后谓之生明。
日月只是阴阳之气,非实有形质也。
明道先生曰:「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容说」。
认作未生以前天理未有所降赋时。
近思此说恐几太过
人既未有生则不得谓之性也明矣,更何待如此言耶?
疑此所谓以上云者,似只说其从未感物以前至于所以生之始云耳,恐非离人言天,虚说未生以前事。
此说费力,恐只合仍旧
更思之。
赤子之感于物,有天然发处,有发以人处。
如哑鸣震悸则天然之发也。
如饮乳转盻孩笑者,则发以人处也。
有人之天处,有人之人处。
良知良能,人之天也。
顺情则喜,逆情则怒,凡其嗜好,则人之人处也。
所以感者,皆从外生
所以应者,皆从中出
静中知觉伊川复言之,乃其未发者也。
先生复卦赞》曰:「生意闯然,具此全美」,又曰:「有茁其萌,有恻其隐」。
又自有生意,何也?
常思之,群阴固蔽之中,一阳之萌,生生之心就本位上已略萌出其端,但未到发达出于外耳
所谓闯然者。
在人则为万事沈寂之际,其中虚灵知觉,有活物者存,即此便是仁者生生之心就生体微露出其端矣,但未到感动出于外耳
所谓有茁其萌者,与伊川无异
恻隐则又在茁萌已后,乃已发见处,达而为恻隐也。
以时运言,则亥尽子初为复
月运言,则晦尽朔交为复
日运言,则黑极而微露于东为复
人言,则赤子初生者复也。
神识言,则神初发知者复也。
「闯」字后来亦欲改之,但未有稳字耳。
茁萌恻隐却是正指初发处。
日运以下说得太迟处,更消息(《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七。又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
自:宋浙本明天顺本、万历本作「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