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苏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五、《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五
别纸所示一一报去。
程先生云:「性即理也」,此言虽约,而甚亲切,有唤省人处,可更就此思之。
大抵读书且当随文熟看,俟其词旨晓析贯通然后自有发明
未可遽舍本文,别立议论徒长虚见无益于实也。
溱窃谓性体纯静,无善恶之可名,愚知之可分。
而情与才者,则实寓于此性。
夫人禀赋之初,自非圣人生知安行不俟矫揉其他气质往往滞于一偏,而才也者遂有高下清浊之异。
苟随其所偏而任其情,则贤者仅止于贤,而不贤无复可反,善恶之流自此分矣。
则是学之不可以已,故贤者即其才之善而抑其偏,则情之所发无非性之自然久久不已,得性之全,则与圣人一矣。
不贤者即其才之不善而矫其偏,则情之所发始裁制,以求合天理之正,进进不已,渐履其常,常而久之,则亦纯合乎此性固有之善,而与圣人亦一矣。
故循性之则情不离性,情随质迁则性因习远。
不离性,圣域攸归;
因习远,终焉下愚
中庸》曰:「及其知之一也」,又曰:「及其成功一也」。
至一之地,其纯静明大同之始乎。
致一之功,其博学笃志不已之力乎。
溱拟欲以为性情与才之辨,乞赐批诲。
性情与才之辨,当熟考孟子程先生诸说而反之于身,即今何者是性,何者是情,何者是才,须令一一实有下落,方有下功夫处。
如此泛论非惟条理不明名言多误,而用力处亦不亲切
更幸思之。
溱窃谓易之体用天地人物安然自有至信至顺底道理停停当当不以人而过,不以人而不及,此易之体也。
中也,宜也,时也,犁然一契至当之理,此易之用也。
何以晦是之体,反是之用?
夫人汩之以情伪,乱之以私欲回视其身,不啻虚舟飘瓦,尚何觉知此体此用为如何哉?
必也主敬以直其内立义以方其外损益盛衰之理,随时裁制,以就其宜,自然出入起居之际,易之全体不隔毫釐,而易之大用无或偏蔽体用混融妙理纯契,一天地之辟阖,会鬼神动静,至矣,尽矣,不可有加矣。
溱拟欲如是读《易》,乞赐批诲。
《易》本卜筮之书,而其画卦系辞分别吉凶,皆有自然之理。
读者须熟考之,不可只如想象赞叹
若可只如此统说便了,即夫子何用绝韦编而灭漆简耶?
学原于思不思不得
然而溱窃复以谓得之之心,又学者之患,不审先生以为然否
更乞诲教
方其思时,自是著觊得之不得
但思则自当有得,如食之必饱耳。
溱窃谓学者尽收歛,尽安静,去道尽近;
放逸,尽流荡,去道尽远。
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理固如此不须如此安排
后章仿此。
程先生云:「知至至之,始条理也。
知终终之,终条理也」,其义何如
乞赐批诲。
学者之初,须是知得到,方能行得;
末后须是得到,方是究竟
程先生又云:「知至至之主知,知终终之主行」。
此语亦可更考玩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