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舜弼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四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一
前此所示别纸条目虽多,然其大概只是不曾实持得敬,不曾实穷得理不曾实信性善不曾实求得放心而乃缘文生义虚费说词,其说愈长,其失愈远。
此是莫大之病。
只以其间所论曲折后段克伐怨欲、乡原思学、瞻忽前后之类观之,便自可见
若果是实曾下得工夫即此等处自无可疑
纵有商量,亦须有著实病痛不应如此泛泛矣。
曾子一段文意虽说得行,然似亦未是真见。
此等处,且须虚心涵泳,未要生说,却且就日用间实下持敬工夫求取放心然后却看自家本性元是善与不善自家元是同与不同
信得及意思自然开明持守不费力矣。
君子时中」,却是集注》失于太简令人生疑,今已削去。
只见文义已自分明若不为此句所牵,则亦无可疑矣。
枉费思索,故并及之。
然其切要功夫无如前件所说
千万留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