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直卿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六
所论太极散为万物,而万物各具太极见得道不可须臾离之意,而与一贯之指、川上之叹、万物备之相合学者当体此意,造次颠沛不可间断
此说大槩得之
周子之意若只如此,则当时只说此一句足矣何用更说许多阴阳、五行中正仁义及《通书一部种种诸说邪(《通书》中所谓无为者,太极也;几善恶者,阴阳也;德曰仁、义、礼、智、信者,五行也。皆就图上说出。其馀如静虚动直、礼先、乐后、淡且和、果而确之类,亦是图中阴阳动静之意。)
盖既曰各具太极,则此处便又有阴阳五行许多道理须要随处一一尽得。
如《先天》之说,亦是太极散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一卦一爻莫不具一太极,其各具一太极处又便有许多道理须要随处尽得,皆不但块然自守之计而已也。
然此亦只是大概法象,若论日用功夫,则所见所守须先有个自家亲切要约处,不可待见而后逐旋安排
随处运用,亦须虚心平气徐观事理不可只就图上想像思惟也。
既先有个立脚处,又能由此推考證验,则其胸中万理洞然通透活络,而其立处自不费力愈坚开阔矣。
若但寸寸铢铢比量凑合逐旋将来做工夫,则亦何由有进步处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