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商伯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六
方丧无禫,见于通典》,云是郑康成说。
而遍检诸篇,未见其文,不敢轻为之说。
今日不可谓之方丧,则礼律甚明,不可诬耳。
仪礼·丧服传》「为君之祖父母父母」条下疏中赵商问答极详,分明画出今日事。
往时妄论,亦未见此。
归乃得之,始知学之不可不如此非细事也。
左、杜所记,多非先王礼法之正,不可依凭
要之三代之礼,吉凶轻重之间,须自有互相降厌处。
如《顾命》、《康王之诰》之类,自有此等权制礼毕却反丧服不可为此便谓一向释服也。
心丧无禫,亦见《通典》,乃是六朝时太子母服期已除,而以心丧三年
当时议者以为无禫,亦非今日之比也。
此事本不欲言,以自是讲学一事,故及之,切勿外人道也。
跪坐近得杨子美书,引僧人礼忏道士宣科为比
彼盖未尝以为难,只是惯耳。
其说亦为得之
《皇祐祭式》却未之见,如有本,幸因的便借及。
彼时所用只是《开宝通礼》。
此有其书,欲一参校也。
《开宝》与《开元大概相袭,《开元只有先师二位无诸从祀或是《开宝》所增也。
位牌于法亦只卧之于地,与献官位相似,非此为神位也。
今献官位版亦有植之以趺而立之者,皆误也。
塑象如《开元礼》则无之,想当时初加夫子王号,即内出衮冕以被之,则为有象,不知何故牴牾如此
岂所修礼书亦姑以存古而实未必行邪?
韩退之刘禹锡庙学碑亦皆言有象,本朝固有久矣
可更试考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