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黄商伯(灏)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
心丧问大意甚善,但云本生之服视其属之亲疏,却似不然。盖不问其亲疏,而概以齐衰、不杖、期服之也。本生继母盖以名服。如伯叔父之妻,于己有何抚育之恩?但其夫属乎父道,则妻皆母道,况本生之父所再娶之妻乎?此两节幸更考之。恕说亦佳,但《大学》絜矩常在格物之后,盖须理明心正,则吾之所欲所不欲莫不皆得其正。然后推以及物,则其处物亦莫不皆得其正而无物我之间。如其不然,而以私己自便之心为主,又欲以是而及人,则人道不立而驱一世以为姑息苟且之场矣。此处亦幸更思之也。熹尝于《大学》「治国平天下」《或问》中极论此事,此便遽未及奉寄,旦夕别附致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六。又见《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六四、学行典卷一三○、礼仪典卷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