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廖子晦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鹤林玉露》卷四、《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四○、乾隆《福建通志》卷六七、《宋陈忠肃公言行录》卷七、民国《顺昌县志》文卷二
所喻已悉,但事已如此不若且静以听之。
吾人所学,正要此处呈验
若着些利害便不开口告人,却与不学之人何异
向见李先生说若大排遣不去,只思古所遭患难有大不可堪者,持以自比,则亦可以少安矣。
始者甚卑以为何至如此
后来临事,却觉有得力处,不可忽也。
閤中不快,亦无可奈何
事已至此,已展不缩,已进不退只得硬著脊梁与它厮崖,看他如何自家决定不肯开口告他。
到任满,便作对移批书离任,则它许多威风都无使处矣,岂不快哉
东坡湖州被逮面无人色两足俱软,几不能行。
求入与家人诀,而使者不听
伊川先生涪陵时,亦欲入告叔母不可得
陈了翁被逮闻命即行使人骇之。
请其入治行装,而翁不听
奇哉奇哉!
子晦勉旃,毋为后人羞也。
此间吴伯起者,不曾讲学后闻陆子静门人说话,自谓有所解悟便能不顾利害
及其作令,才被对移它邑主簿却不肯行,而百方求免。
尝笑之,以为何至如此
对移指使,即逐日执杖子去知府前唱喏。
对移押录,即逐日文案知县案前呈覆。
更做耆长壮丁,亦不妨与它去做,况主簿乎?
不能用,竟至愤郁成疾而死。
当时若放得下,却未必死。
不免死,而枉陪了许多下情,所失愈多。
虽其临机失于断决,亦是平日欠了持论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此夫子所以有取于虞人,而孟子亦发明之。
李先生「不忘」二字活句,须向这里参取
愚谓若果识得此意,办得此心,则无入而不自得,而彼之权势威力亦皆无所施矣。
前幅未尽鄙意,故复布此。
反复之,当自有判决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