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廖子晦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民国《顺昌县志》文卷二
守官得上官相知可以行志
然获上有道自守不可失也。
狱事人命所系,尤当尽心
近世流俗惑于阴德之论,多以纵出有罪为能,而不思善良之无告。
此最弊事不可不戒。
哀矜勿喜之心,则不可无也。
所示疑义甚善,但一二处小未圆备,别纸具去。
职事之馀,更能玩意于此,固佳。
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至于浃洽贯通,则无紧要处下功夫不落空矣。
今人多是拣难底好底看,非惟圣贤之言不可如此间别且是只此心意便不定叠
纵然用心探索得到,亦与自家这里不相干突兀聱牙,无田地安顿
此病不可不知也。
子晦所论「始终条理」甚善。
去岁三山上游诸论皆不可晓,何耶?
同官所见不同,难力争耶?
至中固不当始终言,然射之所以中者,亦是其未用力时眼中见亲切,故其发而能中耳,发处方得力也。
其它则所论皆善矣。
国材以仁喻心之说,恐渠记之误,不应如此谬妄也。
一分殊,便是仁义之理不待之而后为义也。
以行之为义,乃是告子义外之说,自韩子失之矣。
大抵仁义礼智皆心之理,而仁在其中无所不包,故孟子人心言之。
四端皆心之用,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亦可见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未可便说言不必信。
盖言欲其信,然须是近义,然后言可复而能全其信。
正言虑所终之意也。
竭力不敢有其身之谓,「卒至于不敢慢」,语尤无序,皆不必如此说。
四端一段甚好,此义理纲领,能如此推明甚慰所望也。
「说大人」之义,熹尝说《孟子不是教人去藐大人,但教人勿视其巍巍然者而已
今人不是大人只是畏其巍巍然者而已
苏秦所谓季子位高金多正是见识也。
若能勿视其巍巍然而不失夫畏大人之心,则是真能大人者矣。
万物皆备于我」,下文反身强恕」皆蒙此句为义,不可只说一截
所谓反身而诚,乃穷理力行功夫成就之效;
贯通纯熟,与理为一处不可只以敬字尽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