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子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
来书谯责不少置,不记前书云何
何所得罪
一味皇恐而已
来书既云镌责谆切其后又谓不教而弃之,殊不可晓。
前书尚在,望令小吏录以见寄,当一一供答,以听裁处
自觉尚且耐烦不至老兄激发怨怼之深也。
且如向来出川时所予书,无非怨怼之语,此非怨熹之词,想自记得
故窃疑之,以为士君子去就离合之际不当如此
因答书中颇致宽解之词,未有相贬外处
后来见教政事条目其间亦有一二心未安处,故因笔自解,即非相贬外。
不知今来所谓贬外是指何语?
恐实有之而不自觉者,即望一二疏示,容其改过幸甚幸甚
且如今书「四子」之说极荷见教,然此书之目只是一时偶见《大学》太薄,装不成册,难作标题,故如此写,亦欲见得四书次第,免被后人移易颠倒
只如大学》,据程先生说,乃是孔氏遗书,而谓其他莫如论》《孟》,则其尊之固在《论语》之右,非熹之私说矣。
今必欲抑之而尊《论语》,复何说乎?
窃恐此意未必为《大学》压《论语》发,恐又只是景迂作祟意欲摈斥孟子》耳。
万一揣料失当,所言非是,亦告且为平心息怒子细见教使得反复,以究实是之归,幸甚幸甚
平时老兄讲论,常是不曾合杀,只被中一句不合尊意,便蒙见怒,更不暇复论前语是非,而一向争闲气
所以老兄见教美意区区献疑诚恳不见有益,而反积为后无穷怨隙
所谓忠告善道,不可则止者,岂若是乎?
世衰道丧吾党日孤。
见自无事不要似此寻事厮炒,使旁观指目,益为道学之病,乃是助彼自攻,古人所谓将斗而自断一手以求必胜者也。
老兄自今或有异同之论,且耐烦息怒极论理之是非,则理日益明,气日益和,虽使十反极其纷拿,亦自无忿怼之挠矣。
老兄见责不能受人尽言,而前后怨忿之词至于如此,请出两家之书付之识者,使其审订,则谁为不能言者,必有在矣。
王肃事上好人佞己,此不絜矩之过也。
愿更思之,下交浅劣不胜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