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梁文叔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四、《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
郑康成所说气魄,《杂学辨》云:「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
盖精是阴气如耳目之聪明,乃阴精所为,故谓之魄。
或欲于魄中求魂,魂中求魄。
窃谓气在人之一身,阳即为魂,阴则为魄,嘘吸聪明乃是一身之中魂魄之所发见而易见者耳,恐不必于魂中求魄,魄中求魂也。
精气周流充满一身之中,嘘吸聪明乃其发而易见者,固如来喻。
然既周流充满于一身之中,则鼻之知臭,口之知味,非魄耶?
耳目之中皆有煖气,非魂耶?
推之遍体莫不皆然
佛书四大处,似亦祖述此意。
体魄归于地,先生云:「体、魄自是两物」。
不知如何分别
以目之明言之,则目之轮一成不可变者,体也;
睛中之明而能照鉴万象者,魄也。
魄既降,则目之轮虽存,而其精光则无矣。
以耳之聪求之未透,盖耳但见其窍而不见其他故也。
所论目之体魄得之,耳则窍即体也,何暇他求耶?
体魄既是两物,不知魂与气亦为两物否?
孔颖达谓魂附于气,《中庸或问直指康成之说,则孔氏之说亦未得为通论
体魄从前所闻只指为一物是以今人言目魄,亦皆以黑处为魄。
若以眼光落地之说推之,窃恐月之全轮受光处为魄,及其月光渐亏,亦如人之魄降,其黑处却是体。
注疏之说皆不然,思之未通。
魂气细推之亦有精粗,但其为精粗也微,非若体魄悬殊耳。
或问》之意诚少子细也。
所论月魄不然日月不可以体言,只有魂魄耳。
月魄即其全体,而光处乃其魂之发也。
鬼神魂魄一身而总言之,不外乎阴阳二气而已
然既谓之鬼神,又谓之魂魄,何耶?
瑑窃谓以其屈伸往来而言,故谓之鬼神
以其灵而有知有觉而言,故谓之魂魄
或者乃谓屈伸往来不足以鬼神,盖合而言之,则一气之往屈伸是也
分而言之,则神者阳之灵,鬼者阴之灵也。
以其可合而言,可分而言,故谓之鬼神
以其可分而言,不可合而言,故谓之魂魄
或又执南轩阳魂为神,阴魄为鬼」之说,乃谓鬼神魂魄不容更有分别
瑑窃谓如中庸或问》虽曰「一气屈伸往来」,然屈者为阴,伸者为阳,往者为阴,来者为阳。
所谓阳之灵者,阴之灵者,亦不过指屈往来为言也。
鬼神天地间一气而言,魂魄主于人身而言。
方气之伸,精魄固具,然神为主
及气之屈,魂气虽存,然鬼为主
气尽则魄降而纯于鬼矣,故人死曰鬼。
南轩说不记首尾云何,然只据二句,亦不得无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