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柯国材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
顿首再拜国材执事:蔡彊来,领三月六月九月三书,急拆疾读,如奉诲语,良慰久别不闻问之怀,幸甚幸甚
后岁已晚矣,不审为况何如
伏惟味道有相尊候万福
奉亲粗遣,武学阙尚有三年,势不能待。
目今贫病之迫已甚,旦夕当宛转请祠也。
亲年日老生事聊落,虽吾道如此,然人子之心不能不慨然耳。
时事竟为和戎所误,今岁虏人大入,据有淮南留屯不去
前事之失,不汲汲于渡江,欲图万全之举,此可为寒心
而我之所以待敌者,内外本末一切刓弊又甚往年妄论之时矣。
奈何奈何
远书不能详言也。
延平逝去,学问无分寸之进,汩汩度日无朋友之助,未知终何所归宿。
迩来病躯粗健,然心力凋弱,目前之事十亡八九。
至于观书,全不复记,以此兀兀致知格物之地,全无所发明
思见吾国材精笃之论而不可得临书恍然也。
所示《易》卦次叙,此未深究不敢轻为之说。
本图自初爻而阴阳左三十二卦共一阳,右三十二卦共一阴。),次爻即一变阴阳(左下十六卦之阳,右下十六卦之阴,上交右上之阴,下交左上之阳。),又次爻又一变而又交(《兑》与《艮》交,《震》与《巽》交。),而八卦小成矣。
上因而重之,而成六十四卦此次叙甚明。其所以为《易》者,盖因阴阳往来相易得名,非专谓《震》《巽》四五相易而然也。此理在天地间无时不然仰观俯察暑往寒来莫非运用,恐不待考图象而后明也。然古人制作之妙,显发乾坤造化之机,有如此者,是亦可乐而玩之耳。)
不合无愧之说,在我固然,第所不能无恨者,精神言语不足以感悟万一为恨耳。
若人人持不合无愧之说,则君臣大伦废矣。
如何如何
李君好学礼贤,其志可嘉
国材想亦推诚与之讲论,有可采处。
若得同为此来,真寡陋之幸也。
春秋工夫未及下手,而先生弃去。
盖亦以心志凋残不堪记忆
此书虽云本根天理,然实与人贯通若不稽考事迹,参以诸儒之说,亦未易明也。
未及请其说。
然尝略闻其一二,以为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看风移步换形,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洒然处,不能无失耳。
此亦可见先生发明大旨也。
论语比年略加工夫,亦只是文义训诂之学,终未有脱然处。
更有《诗》及《孟子》,各有少文字
地远,不欲将本子去,又无人别写得,不得相与商榷为恨尔。
若遂此来之约,则庶几得讲之耳。
三序示及想见用心之精。
每每推与过当,恐未得为不易之论
又《论语序》云学为仁一节不知见得「仁」字如何分明
后面节次如何成禠此义?
须句句有下落始得,不可只如含糊也。
衢州江元适登仕泳以书来云:「顷岁独学,常窥求仁之端,又谓须明识所谓元者,体诸中无疑,则道之进也化也基诸此矣」。
此论似非苟然默识,试一思之如何
江君相识,书多好议论,亦是一老前辈也。
《易序》中云:「此以无思相似以至有思」,此恐亦不能无病。
试更思之。
近方再读此经,建阳学者亦欲讲之,因招之来年儿辈,得与共学,用年岁工夫,看如何
昨齐仲寄疑义来,乃不知是石丞者,妄意批凿非所施于素昧平生之人。
然渠既以此道相期,必不相怪,但在熹有僭率之咎耳。
所欲言者无穷,以久不得书,无所发端
得来示,又以来人立俟,天寒手冷,作字不成不能究悉胸中所欲言。
千里相望,岂胜慨叹
但愿果能乘便一来,庶得倾倒不然,终非纸札所能具也。
閤正孺人令郎安佳老人以下幸安。
每勤问念,至感
未由会晤之前,千万以时进道自爱
不宣
闰月晦日,熹顿首再拜国材执事
欲识「仁」字大概,且看不仁之人可见
盖其心顽如铁石不问义理事任己知是以谓之不仁
识此气象,则仁之为道可推而知矣。
因书试言所得,以答合否如何(《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九。又见《群书考索别集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以上原缺,据淳熙本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