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林谦之光朝1169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艾轩集》附录、《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兹承祗召还朝不获为问,以候行李
伏奉黄亭赐教帖,恭审执御在行神相起居万福感慰之至。
比日伏想已遂对扬从容启沃,必有以发明道学之要,切中当世病者,恨未得闻。
至于不次之除,非常之数,则不足为执事道也。
熹愚不适时自量甚审,所愿不过力田养亲,以求寡过而已
所谓趋赴事功自当贤人君子事,岂熹所敢议哉?
过蒙谆譬,爱之深,书尾丁宁尤为切至
属数日前已申祠官之请,闻命不早,虽欲奉教不可得矣。
抑熹久欲有请门下,而未敢以进。
今辄因执事之问而一言之。
盖熹闻之,自昔圣贤教人之法,莫不使之以孝忠信庄敬持养为下学之本,而后博观众理近思密察,因践履之以致其知。
发端启要,又皆简易明白,初若无难解者。
而及其至也,则有学者终身思勉而不能至焉。
盖非思虑揣度之难,而躬行默契不易
故曰「夫子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不可得而闻也」。
圣门之学所以从容积累涵养成就,随其浅深无非学者,其以此与。
今之学者不然,盖未明一理而已傲然自处以上生知之流,视圣贤平日指示学者德之至亲切处例以为钝根小子之学,无足留意
平居道说无非子贡所谓不可得而闻者,往往务为险怪悬绝言以相高。
甚者至于行却立,瞬目扬眉,内以自欺,外以惑众
此风肆行,日以益甚,使圣贤至诚善诱之教反为荒幻险薄之资,仁义充塞,甚可惧也。
绵力薄材,学无所至,徒抱忧叹末如之何
窃独以为非如执事之贤,素为后学所观仰者,不能有以正而救之,故敢以为请。
执事有意焉,则熹虽不敏,且将勉策驽顿以佐下风之万一,不识执事亦许之否乎?
谨此布闻,因谢先辱。
馀惟为道自重以慰后学之望。
上状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