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吕伯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三
昨已具前幅,而便信差池便中又辱况书,慰感亡量。
闻携书入山胜处,想讲学之馀,日有佳趣
小儿亦得从行意爱厚矣,感刻何敢忘也。
所论吴才老说经之意,切中其病。
然在今日平心观之,却自是好语也。
学记》「深造自得」之语,初亦觉其过,欲改之,则已刻石不及矣。
以此知人至灵只自不稳处,便须有人点检也。
李习之唐人特然知《中庸》之为至,亦不可多得
其所论实本佛老之说,故特于序文发之。
不遗其善,而抑扬之间,亦不为无意,似不可不足而略之也。
哀公问政以下数章,本同答问之言,而子思删取其要,以发明传授之意,鄙意正谓如此
旧来未读家语》,尝疑数章文意相属,而未有以證之。
及读《家语》,乃知所疑不缪耳。
「天斯昭昭之多」以下四条譬谕,似以天地为积而至于大者文意颇觉有碍。
不知如何说?
见教
他所欲请者甚众,临书匆匆忘之。
未有面论之日,兹为恨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