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行宫便殿奏劄(二 绍熙五年1194年10月4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四、《经济文衡》续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八、《朱子奏议》卷四、《考亭志》日抄、《古文渊鉴》卷五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窃惟皇帝陛下祗膺骏命,恭御宝图正位之初,未遑它事,而首以博延儒臣讨论经艺急先之务,盖将求多闻建事学古训而有获,非若记问愚儒词章小技,誇多以为博,斗靡以为而已也。
如是劝讲之官所宜遴选顾乃不择,误及妄庸,则臣窃以为过矣。
盖臣天资至愚极陋,虽尝挟策读书,妄以求圣贤遗旨,而行之不力,老矣无闻况于帝王之学,则固未之讲也,其何以擢任之宠而辱顾问之勤乎?
是以闻命惊惶不敢奉诏
然尝闻之,人之有是生也,天固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而叙其君臣父子之伦,制其事物当然之则矣,以其气质有偏物欲之有蔽也,是以或昧其性以乱其伦、败其则而不知反,必其学以开之,然后有以正心脩身而为齐家治国之本。
此人之所以不可不学,而其所学者初非记问词章之谓,而亦非有圣愚贵贱之殊也。
以是而言,则臣之所尝用力固有可为陛下言者,请遂陈之。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有以穷之,则自君臣之大以至事物之微,莫不知其所以然与其当然,而亡纤芥之疑,善则从之,恶则去之,而无毫发之累。
为学所以莫先于穷理也。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大法
其馀则顺之者为君子而吉,背之者小人而凶。
吉之大者,则能保四海可以为法
凶之甚者则不能保其身而可以为戒
是其粲然之迹,必然之效,盖莫不具于经训史册之中。
穷天下之理而不即是而求之,则是墙面而立尔。
穷理所以在乎读书也。
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怠忽间断无所成矣;
其好之者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忽已志在乎彼,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趋迫逐,而无从涵泳之乐,是又安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厌,以异于彼之怠忽间断无所成者哉?
孔子所谓欲速则不达孟子所谓进锐者退速,正谓此也。
诚能鉴此而有以反之,则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接连血脉通贯自然渐渍浃洽心与理会,而善之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矣。
循序致精所以读书之法也。
若夫致精之本,则在于心。
而心之为物,至虚至灵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而不可有顷刻之不存者也。
不自觉驰骛飞扬,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无纲。
虽其俯仰顾盼之间,盖已不自觉其身之所在而况反覆圣言,参考事物,以求义理至当之归乎?
孔子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者,正谓此也。
诚能严恭寅畏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不为物欲之所侵乱,则以之读书,以之观理,将无所往而不通
以之应事,以之接物将无所处不当矣。
居敬持志所以读书之本也。
此数语者,皆愚臣平生为学艰难辛苦已试之效。
窃意圣贤复生所以教人不过如此
不独布衣韦带之士所当从事,盖虽帝王之学,殆亦无以易之。
特以近年以来风俗薄陋士大夫间闻此等语,例皆指为道学,必排去之而后已
是以食芹之美,无路自通,每抱遗经,徒窃慨叹
今者乃遇皇帝陛下始初清明无他嗜好,独于问学孜孜不倦,而臣当此之时,特蒙引对,故敢忘其固陋而辄以为献。
伏惟圣明深赐省览,试以其说验之于身,蚤寤晨兴,无忘今日之志而自彊不息,以缉熙光明,使异时嘉靖邦国商高宗兴衰拨乱周宣王,以著明人主讲学之效,卓然万世帝王标准,则臣虽退伏田野与世长辞,与有荣矣,何必使之勉彊盲聋扶曳跛躄,以污近侍之列而为盛世之羞哉!
干冒宸严不胜战慄,惟陛下留神财幸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