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守郑敷文景望 宋 · 倪朴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七、倪石陵书、《敬乡录》卷六、《金华文徵》卷一五
古之人一事不知,则终身以为恨,非固务为该博多识也。
以为天下之事所不知者,吾不知也,固无害;
所当知者一有不知,则或至于失。
孟明视之伐郑,蹇叔知其必败于殽。
周亚夫之谋吴楚赵涉知淆黾之间必有伏。
使孟明知殽之隘而听蹇叔之言,则秦师无殽之悔矣。
使条侯不知淆黾可以藏奸伏,而昧赵涉之策,则中吴楚之谋必矣。
于此然后知地理之学,兵家所急,而学士大夫之所当知也。
汉高帝之入秦也,萧何得秦图籍
国朝平南唐也,先得其十九州之图经
高帝之取天下太宗之伐江南,皆能尽知当时阻险阨塞户口多寡之处,据形势而守其必急之地,以之取胜无所失。
然后又知舆图地志,诚国家要典也。
窃怪夫今之学者东南西北不知远近阻险不识,当其用兵多事之时,指地图,按史册高论天下形势,而曰吾能辩成败所以然,而知今攻守之势所当然,其欺我哉?
往者仆尝读《左氏春秋》,至「公矢鱼于棠」,释者曰:「高平方与县有武唐亭,有鲁侯观鱼台」。
求之地志不知方与于今为何县。
读《西汉书》至围羽垓下,释者曰:「沛洨,聚邑名也」。
求之地志不知沛之洨于今为何邑。
于是遍求地志之书,夷考之,作者不可胜纪大抵皆杂而无统,冗者失之秽,简者失之略,诞者失之诬,拘者失之泥。
慨然斯文之缺,遂历考载籍搜括百氏,而以今之州县为准。
由汉以来其间郡县离乍合,骤废骤置,变名易实,而不可案辨者,俾皆绳焉,会归之一。
古帝王之所都,《禹贡山川之所经,春秋列国所在,与夫古今关防津要战伐会盟之地,古基遗迹旁搜并取,庶无遗焉。
其有乖缪,则为之援据引證,以相参考,实而不浮自成一家,几三十万言,分为四十卷,目之曰《舆地元志》,盖取其统有宗而会有元也。
然今之学者大抵急于利禄专务于时文,故不识不肯目,而识者未暇观也。
未遇知己是故书成而不克显。
抑尝观古人之才全而德巨者,固无所不有
而其下者,则各专一艺,业之终身而传之子孙
夔之于乐,垂之于工,羿之于射,羲和之于历,而王良造父之于御,皆专精致力一艺之间而名于世。
后之为工、为乐、为历、为御、为射者必稽焉,盖以其精且审也。
朴于斯文积力十馀年,而文始就,虽未敢以望古人,而其用心亦勤矣。
其文多,无资不能录。
去年冬,曾携其稿见上舍陈亮同父。
与同父皆荆溪门下生也,将价之以见阁下正字吕公
近闻其到城,曾袖之以见阁下矣。
苟有可取,则固望阁下主张之。
其有疏缪而未全也,望阁下指教之。
务欲成就之而后已,无使其沦没无传也。
朴又尝合古夷夏,草为一图纵广馀丈,了然可观
就馆潘氏,其主翁好事,绘为帐以便观览
今借来以呈阁下,庶知其用心不为无用之学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