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问诸将用兵之法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四、《诚斋策问》卷下
祖按断者不足与言律,习模拓不足与言画,喜蹈袭不足论文不知变者似之。
弈棋者不守经,精鼓瑟者不视谱,工求鸟者不按图,知变者似之。
大抵吾作之,吾用之,谓之有法可也
非吾作之,而吾用之,谓之有法,可乎?
有法知变,固可以为法
有法而不知变君子以为徒法
可以为法可以取胜也;
以为徒法不可以取胜也。
何则
管仲耕战之法,惟管仲用之,则可以霸;
商君富强之法,惟商君用之,则可以强。
有法可以取胜者,其惟管仲商君乎。
管仲商君,则吾见其败矣。
封建之法不可行于后世,而郡县足以治;
肉刑之法不可复于今日,而鞭箠足以治。
徒法不可以取胜者,其惟封建肉刑乎。
泥于封建肉刑,则吾见其败矣。
愚尝猎是二说,而借执事明策所谓有用之而取胜有用之而卒以败者,有祖其常而不失其常,有变其常而不知其变者,决诸将用兵之法。
孙武、穰苴之法,惟二子知之,及其用是法也,二子亦有所不自知焉。
何者
变其法也。
圯上老人之书惟子房知之,及其用是书也,子房亦有所不自知焉。
何者
变其书也。
是故汉之赵充国可谓知变而能持重取胜者矣,故行战备,止坚营壁,而能击散虏骑也固宜
若夫区区之张合何为者哉,而亦用是法以求胜且自善处营阵料敌审势乃至木门之战,中矢而毙,是不知变,而徒守兵持重之法,以自取败也亦宜。
唐之李卫公可谓知变而能乘机取胜者矣,故一日一夜进袭定襄,而能蹀血虏庭也亦宜。
若夫区区之曹操何为者哉,而亦用是法以求胜且自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乃至乌林之师,一战而败,是不知变,而徒守兵乘机之法,以自取败也亦宜。
惟唐之光弼子仪知变其法,一则整肃指顾,而战胜攻克一则忠厚诚悫,而坐收成功
用法不同,而其取胜则同,不失其为同。
汉之韩信李广知变其法,一则行阵立帜,而彼众自怯,一则人人自便,而未尝遇害
用法不一,而其取胜则一,不害其为一。
以至曹参之以身督战羊祜轻裘缓带,是又不可以不力甲乙二子也。
李愬夜入蔡州祭遵投壶雅歌,是又不可以勇不勇而伯仲二子也。
夫惟法之有常有变,故其用法不可以徒守其常,而不知其变。
其他皆不可变,而于兵法不可不变也。
肆我主上天锡勇智,天生神武英雄好谋远迈高皇庙谟雄断比迹光武所以分阃布帅,推谷受师,以整一时之变。
于时二三宿将莫不协力一心济济相逊兼资文武不以文武相轧忠贯日月不以忠义而相高。
刎刭交欢,务先国家之难者,又何慊于
相勉忠义顿忘平昔之忿者,又何愧于李、郭
是以日辟千里成法妙算,又非草茅书生所可得而拟议者。
虽然,愚书生也,又焉敢厚诬执事以为无人哉?
愚意庙堂之上,当有蕴韬略可以裨诸将之采择者,固非黄石太公三六之馀意。
愚意草茅之间,当有草饵表可以备禦戎之上策者,又非洛阳年少三五之狂意。
愚恐汉唐诸国之良将不足盛时道,诸将用兵所验不足盛时献。
愚愿先生采访之,以献于上,庶尽事君以义之忠,而草茅书生拭目以观,夫复何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