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迁史班史范史循吏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三、《诚斋策问》卷上
项籍重瞳虞舜,而德不
虎贲氏之状似蔡邕,而才不
桓司马之功似刘越石,而忠义越石
班、范太史公之传循吏,似则似矣,抑刘知几所谓貌同而心异者耶。
呜呼嗟哉
唐虞蓬蒿三代丘墟赤子懔懔血食苍鹰乳虎爪吻
千百年间亿万人中幸而遇一二恺悌君子出而乳哺斯民,风之以春风,雨之以甘雨天下同舌而荣之,以为循吏史官点笔而瑞之于汗简,诚喜唐虞三代饩羊犹存也。
是故太史公植其本,班、范枝其叶。
循吏也者,其史家人才泰山北斗欤。
然尝论之,循吏之笔,迁得其形,固得其影,范则无形影矣。
非愚私言也,天下公言也。
何故
太史公所谓循吏者,乃天下循吏也,班、范所谓循吏者,乃二子循吏也。
自周衰迄于麟趾上下凡几许载自列国递于大汉,有国凡几许君,其间割鸡制锦之手为政凡几许士,而其华衮于迁之笔者孙叔敖而下仅得五人而止耳,何其寡也?
私意五人者,必也冰心雪操,而天下廉其节,玉折金裂,而天下介其直,霆断电烛,而天下神其明,然后得以俎豆于此也。
徐读其传,则传无一奇事,详考其功,则功无一奇迹,略无可以绮人目而脍人口乃若无能不才,而大不及后之所谓循吏
呜呼惟其痕迹俱泯,故人不可得而廉,亦不可得而介;
惟其才能不用故人不可得而及,亦不可得而能。
奉职循理不伐功,不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誉,是真循吏矣乎
太史公所谓循吏,乃天下循吏
班、范二史不然
西京二百年而传六人耳,何其多耶?
东京二百年,而传之十二人何其愈多耶?
然考其升黜大概,乃不过建一学馆以为风化致一鸟兽以为嘉瑞乌攫肉称为明察,虎闭目者目为感应会稽之钱百而取一者谓之廉洁合浦之珠不胫而还谓之神明
圭角森然声誉沸然,是果所谓循吏者耶?
谓之廉吏可也,谓之能吏可也,目以循吏匹夫匹妇肯许之乎?
甚者至于罔上侯伯立威太守,摘奸之县令,皆若是其班,则几于援桀手而厮于尧席矣。
呜呼史笔盲聋如此,则夫吴公边凤之诏宜传而不传,翁归、杜母之德,宜编而不编,其去取不当无足怪也。
或序称十三人而传其六,或序称八人而传至十二,其先后之各异无足怪也。
与夫广汉、翁归之或称或否西都东都之或寡或多,其雌黄之无定,皆自郐以下一讥可也
故曰班、范所谓循吏,乃二子循吏
大抵琼庑象廊之宫起,而茅屋之风废;
金瓯玉斝器作,而土硎之制亡。
西京循吏已非先秦循吏东京循吏其得为先秦循吏乎?
百镒之金阳货孰若与得箪食豆羹
万钟之禄于弥子,孰若与受粒米盂水于
士大夫得传于班史循吏已不得传于迁史矣,得传于范史者其能如传于迁史之荣乎?
循吏甲乙史法伯仲,自有一定皂白明眼者知之矣,难与俗人言也。
噫!
不读三百篇之诗,无以后世之无诗;
不读二十五篇之骚,无以后世之无骚;
不读五十万言之《史记》,孰知后世之无史哉!
尝味三史大抵执鞭于班,班骖乘于马,往往而是,非止循吏一笔而已
张汤者,迁列之于酷吏宜已;
固之传酷吏,乃释之而不传,则网漏吞舟
夏侯胜京房,固已传之于夏侯始昌之后矣;
至于儒林》,乃复有二传,则架屋屋上
以此学迁,果能迁乎?
失节胡虏,丑哉其行也,范则齿之于列女,反以青蝇而止垂棘
董宣之忠而不屈,杰乎其壮也,晔则首之于酷吏,反以鹓雏而伍鸱枭
以此学固,果能固乎?
张、刘子玄言之详矣姑摘其尤秕稗者论之。
九方皋相马天下无双也,以其术传于子,又以传于孙。
其子以其相马之法求之于天下经年不得既而得之,乃驽马也。
其孙亦以其术求之,出门见巨蟆,遽归谓其祖曰:「得一马,略与相法同。
四其足而双其目,但蹄不如累趋耳」。
九方皋视之,则大笑曰:「此蟆也,汝则误矣」。
呜呼,骥失而驽,驽失而蟆,学之愈差也,一至于此乎!
马迁之《循吏传》,相马而得骥也,班、范所谓循吏,驽耳、蟆耳,识马者笑之久矣执事何疑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