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国势(下)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九、《诚斋集》卷八七
臣闻有为者必为其全。
何谓全?
不福其福,不利其利,是谓全。
为国何向非福,何择非利,而曰不福其福,不利其利,何也?
非不福其福也,不福其祸中之福也;
非不利其利也,不利其害中之利也。
何故
贵乎福者贵其福而无祸,贵乎利者贵其利而无害
曰福焉而祸之所寄,曰利焉而害之所藏,是无福贤于福,而不利贤于利也。
故曰有为者必为其全。
不福其福,不利其利,是谓全。
今夫径寸珠潜骊龙之颔,而袭于万仞之渊,人将语我曰珠可得也,其信者智乎,其不信者智乎?
宜若之者之智也,殊不知身与珠孰重,陆与渊孰安?
捐吾身而珠可得,犹不为也,况身可捐而珠不可得耶?
士大夫不曰中原吾之旧物可取不可弃。
虽然,意则忠矣,言则快矣,而为国计则未也。
策今者不以今而以古,料后者不以后而以今,古者今之镜也,今者后之柢也。
盍观之东晋乎?
盖尝有幽、并矣,至王浚刘琨亡而幽、并亦亡;
又尝有河南矣,至祖逖亡而河南亦亡。
非数子之死而始亡幽、并河南也,数子之未死幽、并河南已亡矣。
盖其存者名也,其亡者实也。
盍观之刘宋乎?
盖尝得关中矣,至高祖还而失关中
又尝得淮北矣,至明北讨之败而失淮北
高祖之还、明帝之败而始失关中淮北也,高祖之未还、明帝之未败,而关中淮北已失矣。
盖其得者名也,其失者实也。
闻之曰,虽鞭之不及马腹何则
功视时为成毁,时视天为盈虚
天之所至,时亦至焉;
时之所至,功亦至焉。
未闻时先天而得,功先时而就者也。
是故天与时相遭,则以百败汉高帝百胜项羽
天与相违,则以刘、葛雄杰孰视孱弱曹丕
靖康之初,金虏之北归也,河北尝为吾有矣
绍兴之间,金虏割地见还也,河南长安尝为吾有矣
逆亮之寇也,海、泗、唐、邓又尝为吾有矣
隆兴之举也,符离又尝为吾有矣
有则有矣,而卒不有焉何也?
时也?
非时也,天也。
然则古之举亦足以为今之惩,今之事亦足以为后之规矣。
是故为今之计,和不如战,战不如守。
和则懈,战则力,故曰和不如战。
战则殆,守则全,故曰战不如守。
吴大帝时诸将各欲立功,多陈便宜,帝以问顾雍曰:「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欲邀功名非为国也。
不足以损敌,所不宜听」。
蜀将姜维每欲大举伐魏,费祎曰:「吾等不如诸葛丞相丞相不能中原不如保国治民,无决成败一举」。
嗟呼,吴其以为懦,而蜀其谓为壮矣!
虽然未见其害,信懦而维信壮也。
诸葛恪轻动无功民怨姜维屡出黩武而国亡,则顾雍费祎之言犹信。
噫!
宋德当天卜世万亿,虏罪稽天,亡不及夕,不待智者而后喻也。
然日有中昃,月有盈缺,天之道也,而况国乎?
天之于我国家盖必有时矣,可以不可以躁。
圣人于时所不能者二:曰去,曰来。
所能者二:曰待,曰乘。
臣愿朝廷尽人事以周其待,待其来而决其乘,不以小利而轻试吾之大技,不以小钝而中怠吾之大计,则中兴全功不在今日,在何日耶?
燕尝欲图苻坚慕容农曰:「取果于未熟与自落,不过旬日,然其难易美恶相去远矣」。
金虏之强不过苻坚,其君臣万万不及朝廷少待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