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虞祖禹兄弟书1201年10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诚斋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十月一日具位杨某谨西望再拜复书于恩馆制参直阁判府直阁、知丞直阁伯仲阁下:某于今年二月二十日远承伯仲各赐手书,又申之以长笺以先师相先生铭诗授简退休野人,其礼若施之于所尊,其意若惟恐辞避者,一何礼之踰、忧之过也!
某先师相之老门生也,某而辞避,将谁诿乎?
且某受先师相之恩,窃意伯仲间未必尽知也,某何忍辞避哉!
某自乾道庚寅为邑于洪之奉新是时年四十有四矣。
张魏公先生荐试馆职不克就,至是知己希矣,自分老死州县矣。
庀职六阅月,忽有命自天,擢某为国子博士,盖先师相荐之孝宗皇帝而用之也。
嗟乎
宰相不敢荐士久矣,况敢用之乎?
彼其所以不敢用人士者,何也?
是有三私焉,盖曰人其谓我私亲昵也,私乡党也,私货利也,是以不敢也。
惟有所歉者,不敢天下至公
人惟无所怍者,敢于天下至私
是故非能私乎士,不能拔乎士;
能不私乎己,不能私乎士。
所谓私乎士者,非前所谓三私也,私其贤且才以报国也。
夫惟不私乎己而私乎士,所病不私耳,私非所病也,惟愈私则愈公耳。
师相之荐某而用之也,惟其前之三私以就后之一私,是以一举而上无疑心,下无异论。
然某不足以当也,此其恩之轻重大小何如也?
然此恩犹小也。
先是岁在丁亥,先师相来自西,初拜枢密一日莆田陈魏公携某所著论时事三十策以观于公,公曰:「不意东南有此人物」。
于是招某一见,待以国士面告以将荐于上。
古人一饭杀身以报知己而况国士之知乎?
亦何成均之除而后大恩也哉
然此恩犹小也。
先是绍兴辛巳,某为○陵丞,其冬逆亮大举入寇传闻朝廷将有浮海避狄之议,同官相顾,皆无人色。
某与妻子自分无地措足,此不足道也,而二亲相顾无色,微先师相牛渚之役,一家岂有更生之望哉!
岂惟一家四海万姓岂有更生之望哉!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不然乎?
此恩之轻重大小,又何如也!
某与二亲更生之恩,某又蒙拔之州县寘之朝列之恩,此恩之轻重大小,果何如也?
受恩不赀如此,独不能古人一饭之报乎?
杀身犹可,独辞大勋德以诏万世之责乎?
故曰:「伯仲一何礼之踰、忧之过也」!
虽然,抑恐有以伯仲孝子仁人之大忧者
王文正公六一先生铭之,司马温公东坡先生铭之,亦安能与天地相永,与日月争光乎哉
以先师相忠孝文武元勋钜德,视王、马二公之贤无所与逊也,顾属于野人之芜词,某也且将与腐草共尽,而自无传者,乃能使先师相之有传乎!
伯仲不忧此者,何也?
然先师相勋德,虽无某之棐文犹将必传无疑也。
是先师相之传无待于某之文,而某之姓名与其文,乃有待于先师相而附之以有传也。
何其幸哉!
来书示以行实三大编,凡二十馀万字,某撮其要者,约而为七千言,似简而实详,似疏而实密,无遗善,无溢美
惟先师相私于某,故某不私于先师相所以报也,惟孝子仁人加察焉。
不宣
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