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萧公之敏墓志铭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省斋文稿》卷三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公讳之敏字敏中,系出梁萧氏五世祖自豫章徙居江州湖口
曾祖升,妣谭氏。
中山,妣陈氏。
考固,业儒而不求仕,惟孜孜教子,后赠朝奉郎
安人彭氏。
公少好学,有济时之志,李成九江系累齐民贯鱼
公亦被掠,以书生独免絷。
会夜贼醉寐,公密拔其刀断民缚纵遣然后遁去,时犹未冠,人皆奇之。
绍兴十二年进士第,补左迪功郎蕲州广济县
未赴,辟襄阳府司法参军
府捕强盗大汉十三人不获乡民群行适符其数,巡尉送官不堪笞掠,皆诬伏
公约法疑之,白帅移狱,已而楚州获真盗,阖府嗟异
户部尚书张澄吏事精明礼部侍郎陈桷号醇正相继来守,属吏奉承不暇,惟公遇事争辩不屈
常曰:「司法突兀长身他日御史也」。
自是萧御史之名。
二十年,用荐者升从事郎、知归州秭归县
县产椒漆蜜腊,部使科买无艺,公一切拒之。
境有龙湫洞,岁旱,群祷雨不应,公祷辄应,民号知县雨。
文林郎,调建康府观察推官
舒州恶少张天锡父子五人投宿僧寺,僧不敢纳。
天锡踰垣杀僧,屡鞫不承迁延数年,株连者多死。
江东选官鞫治
公至,天锡伏辜
武臣梁俊彦献议沙田芦场税,诏同金部员外郎莫濛按视,势燄张甚,至叱责转运使,公不为动,税以不增。
金陵大府贵游子弟多在焉,又常守大僚,郡事纲举而已
幕职曹掾官日夜纵饮歌呼往往踰越法度诸司略不执问
公独介然居中,时箴切之。
受纳秋苗例别给餐钱,公谢不受守固谓公毋妨他人,公尽以修官廨。
户部尚书韩仲通法律进,其居守也御僚吏严甚,无敢可否事。
民有刃伤盗桑者,盗投缳死,吏当其主故杀
狱已具,公抗执不书
仲通大怒已乃荐公改秩
时公在选调踰二十年,未尝求知于人,将代,举将犹阙,府僚数十人列诵其贤于留守枢密王公纶,王公为成之,改左宣教郎、知兴国军大冶县
三十一年完颜亮渝盟,上司籍民为兵,日役数千人冒雪暗桩鹿角为防江计。
公度不足恃,徒困民力亟请散遣上司不能夺。
明年兵解,以疾去官
隆兴改元,复知建宁府建阳县
大难治,自政和以来阅五十馀令,终更者才七人
公至,务以礼义化其俗,民翕然顺从,至绘像刻文纪公善政
乾道元年,转奉议郎
未几,赐五品服。
三年,选为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
未上,有诏举御史大臣公名闻。
五年四月召对便殿,论正风俗
上曰:「正风俗当何先」?
公曰:「仁祖时,朝臣危言谠论为忠,偷合茍容为耻,故风俗醇正
崇宁大观而后反是,在陛下示之好恶耳」。
上曰:「诚如卿言」。
明日,除监察御史
六年,转承议郎
七年六月轮对,言:「人心之于国犹身之元气
今欲复土疆,其本在结人心
譬之良医治病必先护养元气乃可攻疾。
此非书生空言孙、吴论兵亦出于此」。
上曰:「所谓一曰道,而孟子亦云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又乞减冗费,省冗兵
上皆嘉纳
八年正月秀州华亭捍海堰,命公按视
公还奏:「县之四乡咸水坏田,乞蠲赋三年」。
上从之。
三月台谏官坐论执政奉祠去。
上以公分察岁久见谓直谅擢拜殿中侍御史
感激思报,为上言:「治乱安危由言通塞,愿备其官,假以事权,毋使风消沮」。
又言:「前岁浙西夏涝秋旱江湖淮南岁比不登,民多流离
正阳之月,天多沉阴寒气惨慄,是谓常寒,侧身修行兹其时矣」。
缴进富文忠公熙宁初奏议
上曰:「富弼所论诚实爱君忧国之心」。
公知上听纳,即疏言:「汉灾异策免三公
宰相名任恢复,实为持禄保位计,燮理乖方
既不引咎闻人灾异辄肆怒骂
陛下许六察言事,今乃令求实迹专务蔽阏聪明,故二三年来莫敢言其失」。
条奏擅权不公等事
上曰:「卿所论甚当可谓称职」。
于是宰相上章请去,缙绅喜曰:「凤鸣朝阳矣」。
宰相复留,乃除公直秘阁提点江东刑狱制词有「刚方不挠质直而明。
造膝之辞,有犯无隐
正人去国,岂朕所欲」之语。
在职四旬,所论如此直声遂闻于天下
既至江左郡守要官
公举刺各一人,上皆罢行之,所部肃然
淳熙元年朝奉郎,召为太府少卿
公奏:「臣奉使无补何以复召」?
上曰:「思卿直谅耳」。
公奏提刑并置文武非是互用一员足矣
又论经总制钱及额则赏,是诱其求增羡也,请罢之。
又奏:「诸路水旱频仍今岁得中熟,而七月钱塘风潮堤岸居民死者数千人
灾异在远,尚不可忽,况都门之外乎?
九月壬子立冬才数日,雷昼夜发声,亦非休徵,惟益修德政,转祸为福」。
上曰:「卿直谅之气殊不衰」。
浃日,兼权礼部侍郎、进司农卿
明年三月,迁国子祭酒太学之士以得明师交相贺。
先是职事阙,请托纷然
公籍校定优劣升补先后为之格,遇阙则察行艺次第而授,奔竞顿绝
旧制职事官例牒宗族补试,是岁公自以长官临涖,令二子毋得入。
其后学官子弟国子生者皆驳放,始服公之先见
顷之谏官职名不当轻授,公适引疾求去,八月本官提点浙西刑狱陛辞奏曰:「周公作《无逸》,大概畏天、恤民和众、勤邦、俭家、省躬罪己有容德。
具此八善,自然保寿无疆
会庆节不远,臣当需次阻奉万年之觞,愿以此言为献」。
又乞禁止外路羡馀,又录苏文忠公治道篇》以进,曰:「陛下既常置座隅,更愿熟复此篇,以发圣学」。
上皆称美相与论《无逸》、苏文数百言
三年改除湖南转运副使
道州江华县重民瘠,大军钱三千缗,上供米八百馀斛,力不能办,公奏免之。
四年,上以公旧尝带职超进秘阁修撰
官吏畏公之正,争检身恤下,湖湘之民阴受其赐不可计。
公方厉志澄清,欲遍行郡邑,而病日侵上书丐祠,得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敕牒未至,以八月丙戌卒于官舍享年六十六。
讣闻致仕恩外特用前郊恩又官其一子,盖异数也。
士大夫识与不识太息乡人出涕相吊
六年正月壬午,葬于彭泽乡加塸里小桂山之原。
娶同郡项氏天裕之女,封安人
三子:长曰颖,前卒;
顗、硕皆能世其家,顗复以官逊其兄之子
四女:长适迪功郎筠州司户参军景范,次适进士张元观,次以疾居家,次适乡贡进士曹彦约
孙男四人:必诚、必简、必闻、必蕃。
三人
曾孙一人
刚塞强义,自其天性处心积虑,公而不私
平居时政之善若贤才进用,辄欢欣赞美不啻如己有得
至遇奸邪欺诞之人,直欲折其头角,身之去就祸福弗计也。
所至廉介称,一毫不取诸人,其自奉布衣所难能者。
当官毅然,初若寡合,及与人交,表里殚尽终始如一,遇觞咏从容时,温乎可亲也。
素无嗜好,惟聚书数千卷,读之不倦
每见历代本朝名卿奏议剀切平正者,辄三复慨叹,耻躬不逮
尤慕司马文正公诚实苏文忠公议论,二书手不停披,暗诵率数百言,乐为晚进道之。
其后正色立朝不谄不渎渊源盖有所自
绍兴末都民望右正言公移书云:「司马公倅并州犹上储议,且以告谏官蜀公。
足下实任言责,事有急于此者乎」?
民望欲荐公,会卒。
侍御史周操又欲拔公入台,复以他迁不果
晚受上知,自谓可行所学,不忍细故塞责弹击宰相始。
深察其忠,顾势不两立,姑听外补
未几竟易相召公岁中数迁,而公病不能留,旋赍志以没岂非命与!
初,公仕不逮亲,故于同产尤极友爱常分俸给二弟
力教弟之美,后亦登进士第,今为奉议郎、知蕲水县
公雅留意于《易》,博问精思所得深远
暇日赋诗未第时,都昌郭彦参、尉李鼐颇工词章,与公相琢磨诗名遂著。
公没,二子既裒遗文三十卷,复以蕲水君所遗事不远千里谒铭于予。
予昔分教金陵,实与公同僚,方他人游戏追逐,必过予清谈终日于今盖二十年,中间同朝者再,而无前日之款矣。
闻公云亡殄瘁是悲,岂特念旧而已哉!
铭曰:
昔阳城安贫笃学
振迹言路凤鸣谔谔
乃官成均,士化端悫
乃刺道州,声隐衡岳
天生斯人,艰兮难数。
侃侃萧公文敏而朴。
或塞或通,守道弥确。
礉兮真清,蜕于众浊。
以配前修,谁谓其邈?
铭藏诸幽,亦诏后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