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泰和县仰山王行1200年11月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平园续稿》卷一九、道光《泰和县志》卷三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圣人成民切矣,既抚之以仁,又惠之以政,尚虑天降之灾,人为或弗能给,则致力上下神祇,《周礼太祝六祈是也
至《小祝》复载其目曰:「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弭灾兵、远罪疾」。
凡民所愿欲,尚有出于此者乎?
自释教盛于中国,故又即佛庐致祷焉。
盖神能变化无方,佛能摄受有情,其为道不同精诚可格则均。
若乃聪明正直广大慈悲兼而有之,惟袁州孚惠庙二王为然
王兄弟皆龙也,自晋永嘉仰山之獭潭。
至唐会昌三年盖五百馀载,有僧号小释迦惠寂者,来自柳州,卜庵此山。
二王钦其道行,施山为寺而徙庙堵田。
今寺以太平兴国为名,其上庙基存焉。
治平元年,郡人李观尝为记刻石
神之归心释氏固已昭然,而巫祝牲牢以为利,流膏割鲜,神或厌之。
元祐六年,住山佛印禅师了元卜于神曰:「血祭乎?
蔬食乎」?
神曰:「蔬食哉」!
厥后谒庙者遂以伊蒲塞为馔。
张丞相商英适漕本路,又为之记。
功利及物逐日以新,自士庶达于郡邑,或绘事于家,或塑像僧舍,或祔享别庙祈求不绝
吉州泰和县进士千龄谓非设不足以揭虔妥灵,乃即县西北五里登科背阴面阳正殿三间
乡人附益之,夹以廊庑各十二楹,前为门三,后为寝室七;
至于释教,祀徐璠,与夫乐楼、享亭,下暨厨库,罔不具备
始事庆元丁巳之正月落成戊午之十月严翼轮奂起敬
知县事卓洵频岁请祷,曰雨曰旸,其应如响
千龄介予故人寅亮谒文记之。
皇上帝分命山川之神各主一方,捍灾禦患,载于经传不可诬矣。
诸侯所祭不过境内,今二王神龙有截之威,合大无边之力,自袁州遍于江西,自江西放乎岭表咸被其赐而祭享之,夫岂泛泛神祠加惠一方者所可比哉?
按唐蓝谷神名在祀典,而依悟真精舍诗人美之曰:「若岁有水旱诏使蘩。
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愿借是诗代享神迎送之词。
至于封爵之崇,事实之众,图志具在,此不复云。
六年十一月五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