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史六经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五、《九华集》卷一八
使六经失主盟于天下者,史家之罪也。
六经实主于名教,而诸史多叛于名教
六经自非诸史所及,而诸史亦非六经可望
然则为史者本无益于六经,而六经奥义往往因诸史而不明天下,此甚可悼也。
奈何史臣反取范晔三史,谓可以六经,揭为不公之论以示来者
呜呼安得吾言而告之哉?
且以司马子长之才,在汉元朔间,竭其肺肝述秦汉故事,自谓孔子复出
今吾观其书,犹不及丘明远甚,则班、范而下不论可知也。
请独指一《史记》而言之,则是了了自见
今夫庸懦之儒,使读迁之《天官书》,则必曰其验详,其旨深,其举事幽远,真得羲《易》之体也。
虽比孔氏之系,岂为过哉?
使读迁之《列传》,则必又曰观其不虚美,不隐恶不急急于穷达究辩,诚得古诗美刺之风也。
虽比孔子之删,岂为过哉?
呜呼,使斯人之徒而视今日六经之论,则将含笑和之矣,岂有白黑之辨邪?
至若浅见之士,使读迁之《世家》,则将族坐而议曰:昔孔子以隐之逊而首班于《春秋》,今泰伯而列之于传首,是《春秋》贵逊之义也,不几孔子之作欤?
使读迁之《封禅》等书,则必扬袂而言曰:昔孔子三代誓诰备载于《书》,今汉家诏令悉载于此,是亦书录誓诰之类也,不几孔子之定欤?
呜呼,使斯人之徒又语以今日六经之论,则将喜跳而是之矣,岂顾雌黄之当耶?
非特此也,圣人作《礼记》、《乐记》,而亦作《礼书》、《乐书》,后来议者遂以迁于孔氏之门不啻更驾合辙殊不知诸人许迁者,乃道路之言尔,非天下公议也。
何则
孔子之述六经本非得已,观其《易》编而三绝,《诗》蔽于一言,《书》断唐虞,《春秋》讫于定、哀,《礼》习于宋木之下,《乐》正于反鲁之时,所以六经者,悯道之不行而欲托辞载道天下尔。
使后世之读《易》者,知吾爻象之意,而不泥于卜祝
使读《诗》者知吾《风》、《雅》之意,而不乖美刺
使读《书》者知吾治乱之意,而不胶于荒唐不根之论;
至使读《礼》、读《乐》、读《春秋》,亦莫不知吾正道之归,此乃六经之至效,而亦夫子之心也。
今迁之撰者则异于是,观其传《龟策》,传《日者》,其事类淫巫瞽叟,是羲《易》之所耻也,其泥于卜祝大焉
观其刺晁错,美公孙,刺三代征伐,美嬴秦苛暴是古《诗》之所耻也,其乖于美刺大焉
观其纪黄帝,纪颛氏,非断自唐虞之意,是古《书》之所不为,其胶于不根之论孰大焉
至若礼乐制度,则非孔氏,贱钟鼓轻玉帛之义;
序楚之世家,则非《春秋》内诸夏外夷狄之旨。
呜呼,马迁之《记》,一家之史尔,而牴牾圣人每每如此,是知六经宏赡岂可诸史而亚哉?
愚故曰:六经自非诸史所及,而诸史亦非六经可望,为史本无益六经,而六经之义往往因诸史而不明天下,正谓此也。
虽然刘向等常称马大儒,今犹为吾所不取,则班固而下是非谬戾,何可当也!
且夫圣人之所重者仁义,而则已轻仁义
圣人所取者忠节,而则已贱死节
圣人恶于方人,而则第古人三等
及至蔚宗,则并猥而不可言
二子为史,顾其胸中尚且颠倒,况可望六经耶?
然则为是论而不及班、范者,诚得其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