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虞三代纯懿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莲峰集》卷六
所以天下之治在道所以行天下之道在心。
古之圣人修之身,举而措之天下国家,至粹至美而丝毫之无杂,至久至远而须臾之无间,夫岂有他哉
心术之妙见于天下,有不可得而名言者天下之人见其然,而昧其所以然也。
于是言动之而不得礼乐之而不得度数之而不得,则以为圣人之心或几乎隐,而不知心术至粹至美,至久至远者,未尝不行日用之际,未尝不行天地之间。
所以万物而抚四海者,盖无往而非纯懿也,岂可言动之端,礼乐之具,度数之末而求尽其妙哉?
深知乎此,而唐虞三代所谓纯懿者,如取诸目,如指诸掌
王道之论有未尽者,请因而毕之。
纯懿之道,帝王之心也。
本出于心,其用达于天下
不得无以为尧,舜不得无以为舜,禹、汤文、武得之无以为禹、汤文、武
然而天下之人皆知纯懿,而不知其所以为纯懿者,不能圣人之心故也。
纯懿在心不在政,自心而发于政,则唐虞三代纯懿可得而见也,自政而求其心,则唐虞三代纯懿不可得而见也。
尧之理阴阳,舜之叙百揆,禹之修九功,汤之正六事,文王之和庶狱武王之范九畴天下之事无不毕举
是时,民休而不役,刑寝而不试礼乐则兴,学校则辟,此皆其纯懿发于政者,天下可得而见也。
至于正心诚意之本,修于宫庭屋漏之间,勤于夙夜旰食之际,诚明得之中和养之仁义以行之,礼乐文之,其于为善动容周旋颠沛造次,无一毫违于道者
及其发于至幽而见于至著也,不令而人信,不威怒而人感,无声臭之可接,无始卒之可穷,此其纯懿之本于心者,天下不可得而见也。
故尧之心见于钦明其所钦明者不可见
舜之心见于浚哲其所浚哲者不可见
见于无间所以无间者不可见,汤见于日跻所以日跻者不可见
文、武见于式孚下土所以为式孚者不可见
是以其用不可测,而其功不可穷。
真心之如此而动,如此而静,如此而始,如此而终,一于纯懿不可见者,孰能与于此哉?
由是言之,纯懿之心,唐虞三代治天下之妙用也。
唐虞三代纯懿,而不论其心,是言乾而不言健,言坤而不言顺,亦不穷其本矣。
三代之时已与唐虞时异三代之治亦与唐虞之治异,然言治必曰唐虞三代岂非以其心同纯懿不可以异欤?
知言心之道,岂独唐虞三代为然哉?
后乎此,有圣人焉,亦不出乎此矣。
然而不能非不能也,不为而已
汉高祖杂于纵横文帝杂于黄老,武、宣杂于刑名光武杂于谶纬是则汉之治失于杂而不为纯懿
唐太宗怠于贞观之末明皇荒于开元之末宪宗惰于元和之末是则唐之治失于末而不得纯懿
非失于治也,失于心故也。
向使汉之君移其杂好之心而一于道,唐之君移其慎始之心而一于道,虽不可以唐虞三代,而其用心岂不庶几尧、舜禹、汤文、武之万一哉?
孔子颜子不用于世者,而孔子则曰:「文王之后,文不在兹」?
颜子则曰:「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岂非同其道故耶?
岂非同其心故耶?
夫惟圣人道同,故其心同孔、颜犹同于舜、文,况于天下之君,而以唐虞三代纯懿之心为心,则与尧、舜禹、汤文、武之盛,易地皆然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