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私试策问 其一 楚词后世(七)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八、《莲峰集》卷四
楚屈原述《离骚》,为《九歌》、《九章》,赴河而死。
其徒宋玉和之,又为《九辨》。
自是文人才士依仿焉。
又如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辨》,崔骃作《七依》,曹植作《七启》,张华作《七命》。
唐兴作者尤多
或者以此区区之文,冀其有致身之阶,果其然耶?
折衷为之说。
待人以必能者,不能丧气
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则挫心。
士之怀奇抱策,出而佐时,必期得君以展尽其底蕴而上赴功名之会矣。
岂意中遭挠败,而功名不克就,此固丧气挫心,而忧愤怨刺之言所以发舒于外,而不顾死亡之祸也。
楚屈原三闾大夫,因罹谗毁流放江湖,乃述《离骚》,为《九歌》、《九章》,援天引圣而卒不见省,遂赴河而死,其亦蹈此者欤!
屈原可谓浅中浮外,而不知大体者也。
为臣之道莫善于全节,而次之全身
苟道不足以正君,智不足以弭乱,谏不行,言不听,则继之以死,故甘斧锧安鼎镬而不悔者,冀以区区之身一悟主上而纳之于善,如龙逄以之死夏,比干之死商也。
脱或不幸忠谋而君不从正谏而主不信,以独见之明而知祸乱不救杀身之无益,则超然远去,虽高爵重禄不足以系其心而介其意,姑全其身以没于世,如微子以之去商,百里奚以之去虞也。
屈原者,其亦知此乎?
奈何不知出此,而乃蔽于待人以必能,倚事之必集,而卒于不遇,遂丧气挫心以发其怨愤之言,而为《离骚》之文,以葬于江鱼之腹。
呜呼,使屈原而稍知全其身以没于世,则必不忍为此
及夫其身既没,其后宋玉从而和之,又作《九辩》,自是文人才士依仿为文,如枚乘作《七发》,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曹植作《七启》,张华作《七命》,以至唐兴作者尤多,皆愿附于《离骚》之间,遂谓之《楚辞》,是皆不能自用其才,而乃甘为忧愤怨刺言以讥讽于时
不然贾谊何以少年属文于郡中,自负王者之佐,而亦不能自用其才,一以不遇,过湘为赋以屈原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其亦屈原之徒有以激之欤!
吁,后之为国家者,其于忠义之士,名节之流,当在屈礼遇虚心优容,使引鉴明目临池洗耳
若然,则变故之世,颠沛之时,尚冀其有回天之力复国之勋,况兴平之际,治安之朝,何其不能成功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