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制兼官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六、《南涧甲乙稿》卷一七
唐之制踵隋旧规文武各置散官,凡文职隶于三省六部武职隶于诸府十六卫未尝相侵也。
然自武德初武臣大功重任,或加之文职以为异恩
李靖辅公祏,则为东南行台兵部尚书
行台分司,然无职掌也。
继授刑部尚书,命平突厥,则复改兵部尚书,为定襄道总管,是带尚书之职使之将兵,以示宠尔。
自是遂正迁仆射而为相。
太宗之时武臣尚书者例皆拜相
李绩并州大都督召为兵部尚书继而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亮相州长史召为工部尚书,遂参预朝政侯君集右卫将军兵部尚书,遂参议朝政(唐制左右仆射三品参预参议政,皆为宰相未有宰相执政之别,非今参知政事比也。),此其验也。
不然当时诸将数十立功者甚众,如苏定方薛仁贵之徒,岂不尽为尚书哉!
屈突通曾除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见其不能预政矣。
中叶后,武臣致仕,或除尚书张仁愿张万福是也
身后或赠尚书薛从郝廷玉是也
武臣平日不为此官,于其仕及身后间以宠焉,始足为重矣,故未尝悉使武臣得之也。
太宗之法善矣,高宗中、睿,犹能守之。
明皇天宝中朔方总官牛仙客无功而亦尚书宰相张九龄固争以为不可九龄因是罢出
李林甫代为相,奸邪迎合,竟使仙客为之。
明皇不察复用仙客为相,特激于九龄之论,必欲用武臣,初不问其贤不肖也。
其视太宗之用李靖,盖亦远矣。
然终唐之世,无武臣侍郎者,是未尝除也。
太宗尝以番将阿史那社尔鸿胪卿,亦异恩矣,唐世武臣遂以兼卿为宠。
高宗将伐高丽尉迟恭开府仪同三司致仕,止授太常卿,起为左一军总管,是亦带卿职使之将兵,以示宠也。
至明皇时郭知运以陇右经略使田神功以平卢兵马使高仙芝安西都护并兼鸿胪卿
肃、代时,李嗣业以复东都卫尉卿马璘以破史朝义太常卿段秀实怀州司农卿
郭子仪灵武,兼卫尉卿
其子曜以子仪恢复功,至德初亦兼卫尉卿次子晞为鸿胪卿,论惟正以募兵灵武光禄卿尚可自贼来归立功戴休颜以平党项立功,皆试太常卿(唐制,试官犹今带权字。)
辛云京积功特进浑瑊积功开封府郡王,止兼太常卿
武臣有功勋不加卿职,其重又可见矣,亦未尝得之也。
然终唐之世,武臣无任郎中员外郎者,盖未尝除也。
此其大略可考矣。
嗟夫
文武之任一也。
譬之舟车焉,车之行陆舟之行川,皆随宜任重也。
后世文武之名太分,而任亦遍于轻重,故文武相视楚越然。
文臣常任内事武臣常任外事
武臣以不文职为歉,故唐间以异恩而加之。
及唐政之衰,武臣藩镇者例必兼台省长官,而其僚佐遥领台省之职,大抵以悦藩镇之意,而台省之官遂轻。
正官不足,又增检校由是仆射司徒之称逮于皂隶祭酒宾客之号加于将校名实纷纠莫此为甚
陵夷至于五代不可考矣,此本朝所以一釐正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