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答祝允之书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南涧甲乙稿》卷一三、《南宋文范》卷三四
顿首复书贵诚学正先辈足下:比辱过顾,承惠脩书,指言道学之传,欲趋于正,辞采烂然,已深慰幸。
且示《中庸发原一编连日熟复有以用意之深,学问之力,犹不鄙于老儒而咨焉,感叹何已
上饶礼义之乡也,能文之士接武,某今者寓居,遂为里闾,每恨于斯道若未见切切者,敢谓得此于足下不翅逃虚谷而闻跫然之音也,幸甚
大夫中庸》之书,子思受于曾子,而以孟子所传于子思者合之,可信不诬
足下指其首篇百有九字以为要旨,实先儒未及也,甚善甚美。
学者尽心于此不患无得矣。
然《中庸》之为义,则犹体用云也。
不曰中和而曰中庸,以和者在人之喜怒哀乐则发而中节,在天地万物成位生育不若庸之尽尔。
与《易》相表里,《易》则始于天地,贯以人事,《中庸》则首以性命,终以天道,皆一揆也。
前辈谓《乾》之九二「龙德正中者,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不伐,德博而化」,即中庸之义,但后世未之识耳,足下发其首篇之要,是也
至其馀二十九章自性命之原以及君臣父子之际,天下国家之经,与夫知仁勇之德,礼乐之作,而复归上天之载,盖有奥妙本末次序未可略焉。
要当成己成物,则率性脩道,施之于天下,皆吾之中庸也。
仲尼之学所以不同异端者,正在合而不分尔。
惟合而不分,此中庸之不可能也,若遂分焉,则犹异端矣。
足下以为然,愿益广其说而大之,知粹然皆出于篇首之旨而不离于道,此正子思所望后世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