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辛中丞次膺1157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八、《南涧甲乙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之得见于门下三矣。
始则阁下之在春官某以妄应科目,贽其业而见焉;
中则阁下而归,某为县于建安,以属部之吏而见焉;
今也阁下召还于朝,居中执法之任,某亦滥预于百执事之列而复见矣。
踽踽而趋,寒暄而词,意阁下未省面目也。
阁下之名满天之下,某之愚仰慕盛德,固将卜其遇否七年之间乃三见不得致其言焉,亦异于古人一面而谈当世之事者矣。
当世之事,非某所得谈也,虽然不敢废也。
盖天下可忧者一,可虑者二。
天下所谓大计,有所谓先务也。
先务审矣,馀则可以序而推之。
国家不议其大计与其先务而乃姑试为之,战则姑试而战也,和则姑试而和也守则姑试而守也。
朝夕自治者,徒欲百废具举一旦缓急,计将若何岂非忧者乎?
主上之求治亦云切矣,然前日藩邸,一二小臣使令于前,故得与议论
今有天下之大,则天下之才皆我用也,外廷之士曾未尽进见,而左右近习日有闻焉。
宰执侍从之贵,台谏议则逐之矣。
内侍而典戎器武臣而治榷酤,章四五上而几不可逐也。
后有甚者台谏之言何自入哉?
可虑之一也。
诸葛孔明有言:「亲贤臣,远小人先汉所以兴隆也;
小人,远贤臣后汉所以倾颓也」。
人君之患,莫大于以近习腹心朝士外人
汉元帝萧望之刘向不与共政而乃
唐文宗裴度李德裕不与谋事而乃训、注
后世观之,则固颠倒错谬当时为之,未之觉也。
小人得用之始,莫不财利,其终则足以威权
不言财利人君无以谓其能,不盗威权无以奸邪自助
主上励精庶政每事欲亲而未得其要,涉于丛脞,则其间易入。
酒坊一事言之,小人骎骎其倡财利之端矣。
既已荐用人材士大夫岂得刘、柳辈,傥复寖盛安能保其不从哉?
可虑之二也。
夫事固未至此,要将有以折其萌而削其根。
且以德寿宫官属观之,不选大臣从官为使,而独任宦者提举,宜其无所裨益,致私酤之谤闻于天下,而土木花石之运未已也。
向使儒士参于其间,当必有规正者矣。
故某窃愿主上亦求儒士,以与谋事于宫中也。
士风不振已久,以为不肖无过之可指,以为贤而无善之可议
要之其才为无所用,徒欲偷懦苟容侥倖富贵者甚众,不大有以区别之,亦无补于国家之事也。
天下大计不定人君之侧犹有小人间之,而士大夫风俗如此阁下宜所深虑也。
孟子曰:「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夫格之者,渐之以言而后可也
阁下操履之正,名节之伟,主上不即登之政路,而尚以屈耳目之寄,是盖欲朝夕阁下之言矣。
他人能言之,而阁下之言则能信于主上安有不格者哉?
皇祐中仁宗台谏之任轻,王安简公以前执政命为中丞
安简受而不辞,乃慨然论事,至留班以争张尧佐四使之除;
又言河朔根本之地,将帅之非其人者;
又言唐质肃之贬为过,而致言路不通
狄武襄不当枢筦之寄。
意气凛凛廷臣为之耸动仁宗谓其得风宪体。
风宪之地,非老成重臣无以振举大体
搏击琐细之论,世不乏也。
主上之待阁下,有符于仁祖矣;
阁下自任,其无愧安简
意者造膝之言,有不得闻于外也,而某也北方鄙人,守家世之训,不忍自同流俗,犹复哓哓阁下之门,多见其不知量
然就有道而正焉,斯学者之事也。
不敢自以为是,并以前所上封事之副为献,惟阁下不鄙其愚而教之。
或谓可取,因其言而陈之,则某之幸也,非敢望也。
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