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赂虏策 南宋 · 李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七、《永乐大典》卷一○八七六
自古天下之事有相反者三:春秋之时,诸侯职贡不共王府天子不责,而至于求车求金,此一反也;
李唐之世,方镇将校杀逐主帅自立留后天子不讨,而因赐以旄钺,此二反也;
西汉之时,匈奴侮嫚,岁侵边鄙天子不治,而卑辞厚币,以缓其兵,此三反也。
是三者皆天子不当为而屑为之,故命之曰反,谓其反天下之理云尔
呜呼
治天有道,限华夷有法后世仰望不可及也。
岂非唐虞三代之际,闻有肃谨氏献楛矢矣,闻有越裳氏献雉矣,闻有西旅氏献獒矣,闻桃弧棘矢共王事矣,闻有致密须氏之鼓、阙巩国之甲矣。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其法载于《禹贡》。
「自彼氐羌莫敢来享莫敢来王」,其言咏于《商颂》。
周家盛时一人端拱明堂之上,而夷蛮戎狄之君毕贺。
故其子孙得以自立,曰:我自以后,稷、魏、骀、苪、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
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肃、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
有若是者,愚则尽闻之矣,时未闻有中国财币输之夷狄者。
独至汉文,乃有和亲之诏,遗单于金缯之事。
呜呼
中国共贡夷狄,首反居下,足反居上上下倒置,此贾生所以发愤流涕也。
然考之《匈奴传》,孝文之费盖不甚多,岁之所遗锦袍绣带、赤绨、薄缯数十而已贾谊已愤之如此,诚以中国夷狄有自然之小大不疑之明闇,中国不可夷狄事,夷狄不可中国事故尔。
使其后世,见为国者有竭民财以实穹庐毡帐未知限量岂直流涕而已耶!
夫以沙漠久留舆辂京城有未祀之宗庙洛阳有不扫之陵寝中原有未诛之寇雠,此莫大之耻,而今之议者犹竭有尽之财以填无穷之壑,愚不知其故何也。
以为畏之耶,则是堂堂国家之大,畏人至于纳货,耻也!
以为谋之耶,则是以货为间而行变诈之事以取其国,亦耻也!
昔者晋之赂虞为取虢计,越之赂吴为报仇计,唐高祖之赂突厥求助计,石晋之赂契丹为取天下计。
是数者虽有所屈而各有所就,而君子以其名不正,其事甚辱,且犹耻之。
不审今日东南破伤之馀,赤子之命所存无几,而北虏贪惏,乃欲厌塞其意,奉之弥繁,侵之弥急,其所就者果何事哉?
纵有所就,贾谊所谓上下倒置者,亦不可不戒,况未有旦夕之安而有丘山之耗,吾又可以不耻乎哉
甚矣,言赂虏者之不之思也!
其说曰:熊虎搏人,得牛而止。
北虏固贪矣,赂之以厚货则其欲必盈,其师必缓,区区之费又何足惜?
嗟乎
溪壑可盈,贪欲可厌得牛暂止,牛常继耶?
牛尽则及人,有志之士切为寒心也。
愚闻熊虎将搏人,不制之以利戟彊弓则拒之以峻墙高垣,如是而已,未闻以牛饲虎而欲保其长无患也。
昔者六国之事秦,以宝货未足,而至于割地以与之,其为患大矣
虎狼之秦,终不为足,今日割地明日出师,今日出师而明日割地
地日益割,师日益出,而六国忽焉而尽矣。
杜牧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方今药石也。
议论者谓以事秦之心礼天下武夫,以赂秦之地封天下功臣,此则未善。
要之决不可事下,中国决不可事夷狄,其天尊地卑之分自不可易尔,非必计利而后弗赂也。
苟计利而勿赂,则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师还又以灭虞,若此等事堂堂国家之大,又可为之耶?
彼虏以诈,吾必以正,乃能胜之,岂可以诈胜诈耶?
贾谊能论上下倒置为可流涕,而其五饵三表之说,以谓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以坏其耳,赐之高堂仓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上召幸之,与相娱乐以坏其心。
是吾中国陷于诈也,此史臣所以谓疏也。
不佞,辄敢效贾生之愤,去贾生之疏,专以华夷大分诸下执事伏惟览观焉,以复于上,则天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