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泉州李倅迂仲之弟)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二、《艾轩先生文集》卷六
承见寄《论语》一编,某三十年来为徒友所困,亦稍稍见得古人大体,乃知儒释之分若青天白昼
退之释氏无所见,止是见得名教中要如此耳。
论语问答未尝放开至如子思孟子便说出许多
夫子尝谓「吾无隐乎尔」,此同堂合席之语。
夫子曾子而告之以「吾道一以贯之」,乃知他人未可与闻此耳。
近时说《论语》,大率儒释一条不知圣人一出语,无非日用饮食之事,门人弟子得之,知所谓有始有卒者在此耳。
某尝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盖真实见得如此,是太虚中有易简之理。
论语问答乃因事逐旋说出,若见得太虚中真实有此理,即《论语乃其注脚耳。
今人读「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岂不甚晓?
然不到错本文本意却不知「吾道一以贯之」,何尝两样说话
若俱从太虚中抽出,不应一段难说一段易晓。
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发此问,要是群居无人问到此。
夫子所答六字只可六字看,添他一字不得
乃知圣人所答如此渗漏自是大人气象,如群儿大父王大父说话不支离及他语也。
如「愿闻子之志」,此为卒然之问,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又见得大人无渗漏处。
某已略窥高明之学,自是一家
然似欲通儒释为一条,某之所见,偶不如是,又不敢不以告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