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语三说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三、《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九
门弟子颜回者,圣人许之以仁者也;
有有若者,其见道圣人者也;
曾参者,悟圣人一贯道者也。
于是作《三月不违仁说》,以颜子
作《有若似圣人说》,以辨其似圣人者非貌;
作《一贯之说》,以辨其所以告门人之意。
上智性仁其次修仁其次假仁。
之者无心于为仁,而所为无非仁者
得之不思勉之间,而从容颠沛造次之际,犹水之不嘘而自寒,火之不呵而自热也。
寒也、热也、仁也,非水火圣人之性也哉
嘘而寒,呵而热,修而仁,则出乎人者矣。
贤者修之终身之久,其至也与之者同。
众人假之日月之暂,及其久也,则真伪情见矣。
颜回孔门高弟,然于仁也,非性之者也,克己复礼而为之也。
门弟子孰不欲为仁也哉
假之日月之暂,而不能好之于终身之久。
圣人观人亦必久而试之,使伪为者不能欺于仓卒不备虑之间,而真修者亦足以发明仓卒不备虑之际。
三月久矣天时变矣,而回心不违,是终不变矣。
呜呼
三月之仁是近,而一日之仁也远,而终身之仁也,岂伪为而暂假者哉,岂嘘呵顷刻之间也哉
说者谓颜子三月不违仁,贤于日月至焉者耳,未能以之终身也。
作《三月不违仁说》,以辨颜子
论语何以子」有子耶柳宗元固辨之矣。
虽然未知有子也。
孟子孔子既没,弟子子夏子游子张有若圣人欲以孔子事之。
所谓圣人者,盖必有子之学识于群弟子中有一日之长,其见道有似夫子焉,如孟施舍曾子北宫黝子夏之似也。
世儒以谓貌似孔子,其说陋矣。
且有子之似夫子曾子不逮焉者。
曾子尝以「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为夫子之言,而有子不然之,曾子质诸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子游之徒知有子似夫子素矣。
所谓似者,必有如曾子之言之类,岂以貌似之故,虚欲师事
虽然直似之耳,欲以孔子事之则不可,故曾子不许之,而有子未尝居师之位也。
说者谓不能弟子问遂见叱而退,盖好事者为之辞以诬有子耳。
然世皆知颜子之后曾子,而不知有子者亦亚匹也,序《论语》者知之,故首记夫子之言,次记有子之言,又次记鲁子之言,未必言之次第如是也,其必寓推尊之意焉。
以谓夫子既没之后,其道可尊、其人可子、其言可法者,莫先乎有子、曾子也。
或曰:「子以有子为亚匹夫子不以好学称之,如称颜子
又曷不以一贯之说告之,如告曾子
不与四科之列,何」?
曰:夫子何特不称有子,亦曷尝一言以称曾子也?
何特不以一贯告有子,亦曷尝以是颜子也?
称之告之,当时未必尽记,后世未必知者焉。
有子曾子孔门年皆最少,其不预四科之列者,未必夫子于陈蔡故也。
曾子之后孟子,故曾子之道益尊,有子之后门人故有子之道不显。
孟子尝称其智足以圣人,又记其似圣人与群弟子欲以孔子事事之。
子游称之于《戴经》,弟子尊之于《论语》,亦足以发明有子之为人矣,而学者未之知也。
作《有若似圣人之说》,以辨有子(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