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德仁功利疏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五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六
八月戊申吏部侍郎王之奇太子詹事陈良翰权礼部侍郎周必大政事堂,以所被赐宸翰示臣。
臣既得仰观陛下有取于唐之太宗与其魏徵仁功利之说,默而深思,窃有感焉。
后八日丙辰奏事后殿陛下不以臣愚宣谕宸翰赐臣之奇等之意,且曲垂清问
臣尝冒昧言:「唐太宗起兵太原,攘群盗,取孤隋,不数年间匹夫而为天子,无寸土而有天下大功虽成而惭德为多。
即位十有六年矣,乃以身所躬行四者之优劣而问,是太宗平生心所不足者惄焉而有慊也。
臣窃妄论,陛下累圣丕基,应重光休运中原土地吾所固有也,非修德修仁何以维新之命?
中原生灵吾所固有也,非修德修仁何以来归之心?
今日创业守文中兴之责,陛下兼之,视太宗太原时用一切之术不可同年而语矣。
陛下自即大位十年汲汲皇皇仁德功利四者之说,非不廑且至也,要在兼修并用,持之以久,乃见效尔。
美成在久,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此圣贤不易之言也。
德仁之责在己,功利之责在人,亦不可不察」。
陛下欣然,既嘉纳之,后四日庚申,特命中使之奇奏牍宣示臣,臣深惟陛下圣意,岂亦有取于臣前日之奏而欲毕其说乎?
臣之奏曰:「德仁之责在己者,谓非人君之躬行可也
邪正有机作辍有时内外有间,又非得弼亮弥缝之臣如魏徵十渐之谏,则太宗安得为唐之明君也」?
臣之奏又曰:「功利之责在人,谓非人臣身任之不可也
然人有知愚,事有难易,用有疑,又非得聪明英睿之君如太宗御臣之方,则房、杜英、卫安得为有唐之名臣也」?
天下之事一日万变天下之人一心百伪,一政令之发曾未见端绪,而群议论者已纷然四起
所以德仁之害功利之贼者,不知几何人也!
譬人之身,主本自固不幸而有疾病,必访之良医,医者察脉视色,得其病之原,酌以虚实之宜,按古方书而用药焉。
问疾者满前,共议方书
某人指某药曰:此甚热也,法当去之;
某人又指某药曰,此甚寒也,法当去之。
死生利害之说杂陈,主病者或不之察而两从之,遂失古方用药之意,病者之而精神日以损,筋力日以惫,乡之议药者又皆归咎于医者之庸而更择焉。
医之可择者有限,而药之杂议无穷,主病者又终不能有明辨,而欲求病者安全,岂至理也哉
虽然德仁者,国之大本也;
功利者,本立而末必举之效也。
明良相逢圣贤相合心胆相照,治乱安危相一,又安能去其害与贼,辨其本与末,以收吾德仁功利之效也?
陛下亲御翰墨,叹功利之未成,企德仁高致慨然有取于异代之臣,将以其言为龟鉴,此则宰臣非才之罪也。
臣尝观魏武侯与群臣论事,群臣不能及,罢朝有喜色。
起谏楚庄王之言,曰「世不绝圣,国不乏贤,今寡人与群臣谋事,而群臣不及」,有「楚国殆矣」之叹。
唐太宗臣僚论事,有不出太宗意者太宗退而忧之。
景德间真宗皇帝陈尧叟更论前代求治之君,尝举其事以为戒。
臣愿陛下致察于此储思焉。
虽然进退百官,亦宰相之责也。
相非其人,一身孤立不足以自保有如臣者,何敢去取人材,求尽得英杰不群者为陛下用也?
今日急务急于论相,臣愿陛下改图而更命之,必旁求非常之人,以应非常之运。
择之于未用之前,信之于既用之后不使议论负荷者歧而为二,则是自定利害自明重轻相扼之势不分毁誉乱真之祸不作君宰之间,道与气合,体与情俱,聚精会神德仁功利之用,次第施行之,万事将无不理
天下之大,惟陛下意之所欲为,而实非臣之所能也。
臣久衰之年,已病之身,心知不可久于位,勤勤恳恳,觊陛下蚤择真才,付以相事,盖屡矣。
荀卿论人主之道,有曰「身能相能者王」,其相须如此
乞骸之章,继此而上,臣非为一己进退之私也,毣毣之忠,诚为宗社大计,惟陛下留神于臣之说,天下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