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宰相书(三)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汉滨集》卷九
闻善论诗者,不专取其文词,必观其志而听其音。
传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又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七子所赋,韩起知其吉凶,观其志也;
列国之风,季札察其治否,听其音也。
惟是二者有气焉行乎其间,气之感,志与音必应之。
是气也非一人为,实与天地万物相为流通,顾所感者如何耳。
治世所感其气和乱世所感其气厉
是以善观诗者于音志之外,又观其气焉。
且《诗》本以厚人伦,美教化,而变《风》、变《雅往往一己不得其所,而发为愤懑,以讥刺其上,孔子何取焉?
盖世乱亡人怀哀思怨怒之气,贤人君子特因己所遇,声之于诗。
观其诗,则当时之所感者可知
夫听仓庚者知春之和,闻蟋蟀者知秋之肃,此物理之公,天道自然也。
《诗》之美刺大率如此是故乐而不为淫,哀而不为伤,美而不为谀,讥而不为诽。
喜怒通乎四时合乎一气,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若以一己屈伸而反其所感,则小丈夫之作也,君子无取焉。
屈原放逐作为离骚》,幽忧感愤,虽出于一己,而楚之风气著焉。
不然扬己露材,上非其君,下讥同列,乃名教罪人,岂足以争光日月哉?
贾谊汉文治平之时,以近臣出傅长沙年少名盛,未为不遇,而沈湘吊屈,悽然有《离骚》之风,吾固知之不长也。
孟浩然开元中诗名亦高,本无宦情,语亦平淡
及「北阙」、「南山」之咏,作意为愤躁语,此不出情性而失其音气之和,果终弃于明主
本朝石守道作《圣德颂》于庆历间,词工意直,真一名笔
但语激讦气不平,无宽裕优游之风,卒之身罹谗毁,而几成朋党之祸,殆与吉甫穆如清风」之作异矣。
当时梅圣俞以诗名家交游一时,而仕宦不达,其诗乃怡愉温厚不失治世之音,故欧阳文忠、王文康诸贤皆以三百篇拟之。
然则为诗者非通天下之志而协夫声音之道,未足与言诗也。
晚学无师,顾尝知好义少年虽游场屋,亦时时之而不得其门。
后蒙拔擢,处渊源之地,稍得以潜心诂训
已而出试小垒,实古二千石之秩。
追思前此兵火逃生流离饥寒之苦,乃得复见清时,与万物同游和气中,欣欣然愉愉然,进有尺寸之望,退无沟壑之忧,间为词章,以歌颂太平,如蛙鸣蚓号,不足闻于当世
今老矣,志犹在也。
不知击壤而谣畎亩乐乎将乐职而为宣布之咏乎,其亦形容功德而鸣国家之盛乎?
大钧所播,其必有所发矣。
或曰:「游孔门难为言,子言得无易邪」?
应之曰:昔周道既衰,王泽仅存,而小夫贱隶之什犹有取于圣人
圣君哲相在上风化方隆。
某又尝以文字见收,玷师儒之选,则感于治世而鸣其和,盖有不能自已者矣。
奋厉而言,未足多过。
相公恕其狂,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