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堂绍兴三十一年正月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一、《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八
某兄之子维宁移书衡阳,谓某曰:「间者子思时中之说以名读书之堂,其为我记之」。
某以严谴流落岭海者二十年,才获内徙畏首畏尾笔阁不敢下者累月
书来,请益力,却之不可,则谂之曰:子知子思之时中,亦加《易》之时中乎?
夫《易》之时中,学者之事;
子思之时中,圣人之事。
《易》之时中,其说有三:一曰时之所愿,惟愿于亨,以亨行之,得时中也;
一曰中者处得其中得中则时;
一曰时中之欲达而一发之也。
子思之时中,其说有四一曰孟子所谓圣之时,以其仕止久速,各其可;
一曰时者犹饮汤夏饮水之谓;
一曰执其两端所以其时中;
一曰幼壮老死朝旦暮夜,时虽不同其中一也。
前说致知力行,则进乎《易》之时中,庶几乎颜子之择乎《中庸》。
后说致知力行,则进乎《中庸》之时中,庶几乎舜之执其两端
夫不高明则中不可识,不穷博学则中不可识,譬如一宫之奥,明庭为中,指宫而求之一国,则宫或非中;
一国之奥,坛宇为中,指国而求之九州,则国或非中。
极其则中乃可求,惟止乎中则大斯可有。
回之择乎《中庸》,盖求见圣人之止,而极乎大也
舜之执其两端,盖止乎中而大可有也。
世之人以曲意小智,梏乎有我之私,而舜、颜之道遂卓绝不可企及
非果不可企及也,弗思尔矣。
虽然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其未发也,安见其时耶?
曰:子不见天地之理乎?
温厚之气为,则人指为阳中
肃杀之气为,则人指为阴中
曰:是天地之时中也,而不知温厚肃杀之未发,而中气已具。
然则天地之中,则吾之中可知矣。
极吾中以尽天地之中,以之事亲从兄,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所往而不可
古之君子所以燮理阴阳,盖本于此
喜怒四时,而阴阳至于并毗,无是理也。
大哉,时中乎!
《易》言中者五十有三卦,言时中者一;
子思中庸言中凡十有五,言时中者一。
呜呼得不谓之难乎?
故曰:极其则中乃可求,止乎中则大斯可有,吾子勉之
绍兴三十一年人日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