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宣帝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
善乎,班生之论曰:「孝宣功祖宗」。
不暇并举文、景武、昭之事,略条陈高帝成败而论之,于孝宣窃有所喜,而复有所恨,盖恨其不如高帝宽容大度,而喜其功光于高帝者四也。
有过而叹曰:「吁,三王以来拨乱英雄之主,未有高帝者也,而以为孝宣之功过之
咄哉,子之迂也」!
愚曰:然,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能搏猛虎不能变色蜂虿之螫。
不能无怪于吾言似矣,而未知高帝、孝宣之所以优劣也。
孝宣何如主也?
中兴贤主也。
涵养天下比高为优;
听断之勤,比高为优;
礼貌大臣比高为优;
能使蛮夷慕义单于降服比高为优。
嬴秦疲弊天下汉高起沛,谈笑而麾之。
入关之日,首以三章约法,斯民始有息肩之望。
计者,正宜除苛解烦,以与天更始,而犹勤兵不解连年,则其意不在民而在兵。
责以汤武之师东征西怨者,有间矣。
至孝则不然,方地节初,始亲政事遣使十有二,循行天下,问民疾苦
今日下诏恤民明日下诏则又恤民,诏凡数四,为民而下者半。
时则循吏酷吏德政沛然,有成康之风,则其涵养天下,视高帝何如
汉兴之初天下草创躬亲听览,日与二三大臣谋谟治道
已而天下廓然无事少解听朝少弛,而晏閒数矣将相大臣日益疏而嬖宠亲矣,戚姬之爱迁而国本摇矣,自是听览不讲矣。
至孝则不然,方躬亲政事之初,宵旰视朝五日听事,群臣奏对则亲省之,天下疑狱不决者则亲省之,丞相史举冤狱者则亲省之。
冀州有寇窃之变,京师桴鼓之警,则恻然张敞之功,复使就职,而河内以安。
呜呼孝宣可谓厉精政事矣,则其听断之勤,视高帝何如
楚汉角力而争雄长得三杰而用之,以麾下精兵大将军之印付之韩信,以关中金城之固付之萧何,以腹心肝膈寄付张良
一旦得意骄,猜间诸将,视淮阴不啻雠仇,卒缚而辱之,无礼甚矣,独不知大失国体也,而忍为是屈辱也哉
宣帝不然委寄丙、魏不移如山相与图回中兴事业
且如丙吉地节三年相位至五凤元年死矣。
其在相位四载,而四载中,河南杀人连岁大旱朝廷议者皆咎独信之。
魏相小累被劾,虽赵京兆欲挤之死,而独眷之不少怠。
中兴之功,虽二子之力居多,亦孝宣任之确也。
则其礼貌大臣,视高帝何如
夷狄为患,自五帝三王所以不免者,高帝与之区区较胜负于矢石之间,卒有平城之败,高帝之愤甚矣。
孝惠文、景,历四世不能报,孝武雄才大略,虽穷追远讨而不能臣
孝宣中兴信威北夷不烦一矢单于称藩,雪祖宗积年之愤,天下快之。
四夷慕义而来降,视高帝何如
愚故曰:「于孝宣窃有所喜者,此也」。
客曰:「若如所云,则孝宣中兴贤主也,而谓不及高帝宽容大度,又何以辨之」?
曰:孝宣最优者,信赏必罚高帝所不及也。
高帝之兴也,平生所至恶者无出雍齿,杀之可也,而反封之,何其罚之不必也?
平生所至有恩者无出丁公赏之可也,而反戮之,何其赏之不信也?
孝宣则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以致治」。
故杀广汉,赏王成所以赏罚之审也。
高帝之兴也,刻印封六国,始欲赏矣,未几留侯之言而罢之,又赏之不信也!
下吏以按萧何,始欲罚矣,未几以群臣之请而出之,又罚之不必也!
孝宣则曰:「掖庭张贺有旧恩则报之,媪御侍养之不谨则斥之」。
所以赏罚之审也。
然而高帝赏罚则以宽容大度得之孝宣则以烦碎苛察失之。
高帝之意,若曰刻印而复六国,使必行之,则六国必有变乱之祸;
下吏以按萧何,使必戮之,则有杀功臣之嫌。
至于王成之增加可无赏也而必赏之是必高帝销印为谬也;
广汉可无死也而必戮之,是必高帝萧何为谬也。
高帝之意,岂不丁公有恩于己,而雍齿可恨哉?
以为平生齿私嫌耳,不可以私嫌而滥罚;
丁公己私恩耳,岂可私恩而加赏哉?
掖庭张贺旧恩可无赏也,而必报之,是不谓丁公不当遭戮也?
媪御养侍之不谨可无罚也,而必仇之,是必雍齿不当封侯也。
孝宣功光祖宗于是亦少贬矣。
愚故窃有所恨者此也。
唯唯,请毕其说,愚于是不复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