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水战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五
某窃谓兵,圣人不得已而用,盖危道也。
不得已而用危道,不于平原旷野,而角胜负于舟楫汹涌没溺之间,其为危道又甚焉。
三代之师,不闻有舟师水斗之役,而始见于春秋,至秦汉以来多用焉。
故曰春秋义战,危之也。
夫兵出危道十出九败不得已而用之,不可轻也。
故古之用舟师水斗争利者,事不素讲不战,不预备不战,不出奇不战,不据地势不战。
合是数者,将非其人不战。
反是而谋动干戈,必亡之道也,夫是之谓危道
不佞,尝学《春秋》,谨按春秋舟师之役,大抵吴楚也。
昭四年,吴伐楚,楚沈尹射奔命夏汭
六年秋,楚使薳泄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师于豫章
十三年,楚师还自徐,吴人遂败诸豫章
十六年,吴伐楚,楚败吴于长岸。
十九年,楚又为舟师以伐濮。
二十四年,楚又为舟师以略吴。
二年楚囊瓦又师于豫章以伐吴。
及定四年,柏举之战,楚师大败,而吴遂入郢
自昭四年至定四年三十馀年间,大小数十战,吴常胜而楚卒以大败焉,非有他也,吴楚悉出于危道,吴得所涉危道者,而楚常易之,不败何为也。
何则
古人所以待敌备寇,常先为不可胜之计。
当吾未战之前已若必胜者,治之精,讲之熟也。
汉武曹魏,皆英雄主也,其战未尝不先计后动
汉之伐越,则大修昆明池以治楼船
魏武欲伐吴,则大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不敢以轻也如此
吴、楚交兵久矣自昭即位无岁不有吴师,吴又日夜计其民而戒其事,有先王乘舟艅皇以待之
而楚方且区区燧象以备吴,一举而败涂地,是谓事不素讲不可以战。
晋武谋举吴,诏益州刺史王浚舟舰作大连舫,极舟楫之盛。
建平太守孙皓宜增建平兵以备之不从
自是七年太康元年乃发自成都,断横锁长锥之距,兵不血刃攻无坚城顺流一鼓,而夏口武昌闻风破解,孙氏遂有石头之祸。
向使晋无七年之备,吴有建平之守,虽百王浚,其为何哉
故吴自成公七年兵入州来,楚自襄三年婴齐伐吴,其潜谋观衅如此久也
吴又师于豫章,又潜师于巢,舍舟于淮汭,又陈于柏举设防备敌如此之广也。
而楚人方且嚣然卜战,徒欲汉毁吴舟,计亦晚矣,安得而不败哉?
是谓不豫备则不可以战。
曹公荆州刘表子琮举众降,操得水步兵数十万。
将士皆恐,议者皆谓孙权曰:「将军大势可以禦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水陆俱下,此谓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力不敌不如迎之」。
周瑜不可,曰:「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争衡本非中国所长,而操冒行之,得精三万人进住夏口
自足制之」。
鲁肃以为然。
是时先主为操所破,欲引南渡,遣诸葛
等与先主并力曹公,遇于赤壁
黄盖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安以薪草,灌以膏油,裹以帷幕,上建牙旂,欺曹公欲降
豫备走舸,引次前。
曹公吏士延颈观望指言降。
未几船火作,风盛,延烧曹营,烟燄涨天,军大败
兵法所谓震霆不及塞耳者,奇道也。
夫以吴、楚之战,吴人见舟于豫章而师于巢,以军军楚师于豫章
柏举之役,人舍舟于淮汭,而自豫章与楚夹汉,皆奇道也。
而楚乃欲塞汉东之隘道以疲之,败亦宜矣。
是谓不出奇则不可以战。
秦之屠六国也,告楚、魏曰:「蜀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
五日至郢
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又乘夏水浮轻舟决荣口,魏无大梁
白马之口,魏无外黄
宿胥之口,魏无须顿丘」。
自是楚、魏皆震慑请服者,以秦地势便、用兵易也。
方长岸之战,楚自谓我得上流大败吴师必矣,然所获乘舟艅皇,卒以乱师而大败,则虽据地势之便而不能用,使吴光之谋得行焉。
是楚之利,吴得而用之,吴安得不胜哉?
是谓不据地势则不可以战。
南粤吕嘉之叛也,则卫尉路博德伏波将军桂阳主爵都尉杨仆楼船将军豫章归义侯人为戈船下濑将军出○陵。
闽粤王馀善之反也,则横海将军韩说东方楼船将军杨仆武林中尉王温舒梅岭,粤侯为戈船下濑将军白沙
朝鲜右渠之乱也,则楼船将军杨仆勃海左将军荀彘出辽。
交趾侧、贰之猖獗也,则伏波将军马援交趾楼船将军段志宁出合浦
是时,以攻则胜,以战则克,路伏波宣威夜郎而勋高百粤马伏波勒功铜柱而威畅峤南
元鼎建武之间号称得人之盛,然而当时朝鲜之役,左将军一非其人,两将争功,而几至覆没
则将非其人,祸可胜也哉
故以区区之吴,有公子光之谋,夫概王之果,而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而欲当全吴之师,虽甚愚者知其必败矣,虽司马戍之区区,其何救哉?
是谓将非其人,则不可以战,反是皆必亡之道。
愚故举吴楚之事,反覆详言之,以为谋人之国者,不可不知《春秋(《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
主爵二字原误在上句「桂阳」之上,据《汉书·南粤传》移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