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吉守李侍郎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
不避进越之罪,辄尔冒渎,伏蒙不忘微贱,赐之教墨,使破甑敝帚复增九鼎之重。
侧闻善政流行,人皆便安田野称颂不容口
如近者诏安事,非阁下镇静有守往往阖境奔溃矣。
然或闻郡人以拍酒为扰者,悉谓此漕司启之。
吉之人以酒为生,如虔民以宰牛为业,自古严守所不能禁。
况其利害亦甚明白就令害寡利多仁者不忍为。
拍户十亡六七,间有见在,亦破家竭产了纳官课
不然,必私自酝造,杂以官酒卖之。
有司追捕私酿,又破其家,遂至相蹑俱窜,而望课之不亏,疏矣。
失民得财,尚不为利,况民财两失者乎!
往年仆权本州判官,尝力与发运无偶论其不可,而漕司决欲行之,郡人被害
窃闻阁下以为不然,牵于言利者之说,而漕司又决行,是势之有不得已者。
然此固细事,未害善政小生亦何足与议?
窃谓阁下前常列言宣司于朝,务欲存恤,独不能漕台细事乎?
是必尝言之而未暇更变也。
死罪妄意僭渎题跋孝经》,自知无所逃。
独念眉山先生免父之丧,以唐人画像浮屠氏,曰:「此吾先君之所甚爱者」。
谓为前人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
仆远惟先君于物无所好,又不喜非圣人书,惟喜读《孝经》,是谓甚爱者莫若此书。
先君年几八十,养其母不衰,友其弟甚义,盖深有得于《孝经》者。
仆区区之意,望一言之重,政为如此
古人有书太守名字以厌父病者,或告之太守,则曰:「是为其父,则孝也」。
不问
又有贤长吏手写孝经》以教人,曰:「读此训足矣」。
求一言以先君未若书名以厌父病者,苟蒙发挥此书,镌之石,则万古有光,不犹愈于手写教人者乎!
前蒙谕如世之印施佛老书,恐非圣人意,则诚是矣。
然谓此经在天地间家至户到诵习已久,则非仆之所敢知也。
夫《孝经何为作也?
孔子衰世道绝,为曾子孝道也。
如使当时天下知有君,则《春秋不作可也
知有亲,则《孝经不作可也
夫孝,天之经也。
人生有父母兄君臣之爱,非枭獍犬豕,则孰不知有父母兄君臣哉?
仲尼谆谆训诲,曰此天子之孝也,此诸侯之孝也,此卿士之孝也,此庶人之孝也,不几于赘乎?
以为赘,则是不作可也
今而曰此经家至户到诵习已久,为无所待,则人而有父母兄君臣亦何作《孝经》哉?
断然号于人曰,《孝经》无待于名卿大人而后显,则訾仲尼不当作《孝经》,而人自孝,可乎哉
以为可,则长孙不必设,博士江翁不必诵,少府后苍不必训,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不必传,孔氏壁中古文不必记,古之贤长吏不必手写教人也。
自知孝,此经无所待也。
蜀郡古巴土也,俗不尚文自文教民读书其后遂有司马犬子王褒严遵之徒,为世师表
闽本无诸之国常衮为文讲说,欲一更其俗,遂至取士内州等,而欧阳詹罗衮辈尽号伟人
至今闽、蜀儒学甲天下由文常衮发之。
读书,人可能也,何必文翁
文章,人可能也,何必常衮
二方文学之盛,繄二侯是赖,则经学果无待而传也耶
汉平帝天下以《孝经》教授明帝令羽林通孝经章句
如使是书果无待,则平帝奚烦于教授明帝奚俟于通经
推是论之,果不为无所待矣。
上方以孝天下,而阁下移孝以为忠,固当修俎豆之容,厌戎马之气,推爱敬之实,消悖乱之风,使鸱枭凤鸣,狼獍作麟感,正有赖矣,能爱一言于门下士乎!
异时风俗淳厚,家而人曾参,则庐陵之人必曰自阁下发之,如文翁常衮之为也。
仆虽不佞固愿司马、闽欧阳为此羽仪使人门下成就人物若此,则闽蜀宁得专美哉
伏惟察其忠,怜其志而许之,某不任恳切悚皇之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