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勾龙行父中丞 南宋 · 程敦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一
中丞执事:某不佞,生最晚,不及前辈矣。
然闻之长老庆历治平元祐之间士大夫台省,处廊庙,而四海之论无一以为不当得者。
夷考始终大略,则皆光明卓伟,德侈于位而材浮于用焉。
近世士大夫少进而跻于显涂非特四海之论怃然不满,虽其兄弟亲戚,亦莫厌也。
徐观猷为注措,果无毫发补于治乱
朝廷尊爵盛禄,固以待四海俊杰
苟非其宜而得之社稷之祸也,不徒若人播恶遗臭惜耳。
方执事在下僚,公辅之望已著于󲦤绅。
一朝召见天子遂待以国士四海隐然归重
今日帝制明日邦直妙极清华之选,而论者犹以为晚暮
护前嫉胜,人为甚,至于执事无有异辞,是诚社稷之福,不独执事之荣也。
然而士大夫布衣无所凭藉,而自以博学直道万乘之知如执事者,诚岂易致哉!
执事其既处此,某窃有献。
中丞权与宰相等,宰相天下之事无不可为,而中丞天下之事无不可言
宰相所为得失中丞得以议;
中丞所言有当否,宰相不得问。
天子宰相,又未若中丞之为尽也。
至于宰相,疑若安意肆志,以遂其所欲为,而一有不善,则中丞随而议其后
中丞官虽贬于宰相,而明目张胆,争是非,正予夺则天子为之屈,宰相为之逐,其任不已重乎!
惟其任至重,故其责至远。
宰相之讥在于已然,而中丞之责在于未形何者
奸心而消邪谋中丞之职也;
中丞失其职,而后宰相误于国。
不然,岂容见于事为贻患四海而后燎衣濡首以救之耶?
阳城谏官七年裴延龄日夜谗毁陆贽,求以去之者万方
既斥,治乱于是分矣,城曾不早为所以遏绝萌芽,及几死,始开半言盗名暗世,城可免未形之责哉?
王介甫参大政,虽司马温公犹有得人之庆,独吕献可以为必将误国
言之不行,天也,如献可不失其职矣。
乃今和议,复侵疆中兴一时也,而丑虏情伪不可不察。
昔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欲发使以求和虞卿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
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
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顾今丑虏之于我,其犹有爱耶?
盖亦不遗馀力矣,是必以倦而归也。
虽以倦而归,然捐空城,市重币,其故无有不利也。
我且恃而不恐,𧦧𧦧以自弛,则方来之患,有不可胜讳。
春秋之际,鲁之不振者已数世,至定公而授孔子以政,盖将抑私门,尊公室,此齐之所深忌也。
无他,鲁之有孟氏,齐之有田氏,孟氏茍既挠于义,则田氏不容慆于恶,势之所激也。
一朝归郓、欢、龟阴三邑,以尝于鲁,而定公受之安焉
于是继有女乐之遗,而孔子出走矣。
先儒夹谷之会,齐为鲁辱,乃归三邑谢过,如景公、田常,而可以礼愧之哉?
使定公自反,知三邑之为骄饵,益务刻志厉行,举鲁国以听于孔子,则伯禽之旧,可拱而复也。
读书至此未尝不废卷而叹。
恭惟陛下克己裕民天地所亮,万无定公之失。
丑虏犬豕也,抑有甚于景公、田常之鸷计。
傥稍纾其倦,而阴蓄其毒,口血未乾,弃盟以致怨,则往日之守淮,未若守江之为易而今日之守河,未若守淮之为难
语曰「强者善于攻,弱者不能守」,其可不少加恻乎!
范燮之虑在于胜楚之先,而羊祜之忧在于平吴之后君子谋国如此
执事深思远览酌古御今先事建言,厌难未形无俾献可专美于前,以大慰四海之论。
某或未即死,冀于异时执事以效尺寸
牧所谓:「能不执事喜,复自喜耶」!
山川悠缅瞻奉未期,窃丐厚为社稷自尊爱,惓惓不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