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徵太宗仁义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五、《范香溪文集》卷五
人必有是志也,然后勉之益进激之而益励。
苟惟不役志于是事,而以是事劝之,则虽予、赐闻说挽乎前,仪、秦捭阖劫乎后,吾知其行事不能以寸。
是故战国之君,昧夫人道,忸忲剥敛积实攻斗侵取之说。
凡其君臣早朝宴罢,诹谋建白者,必功利是图,谓拓土能臣,谓丰财至计诛求无艺使民剔肌出髓而未已玩兵嗜杀使民绝胫洞胸不悔
彼其大欲在图霸,积虑富强,故虽以孟轲游谈仁义梁、邹、鲁、宋、薛之间,往往枘凿不偶蔑有一君行其言者
言不足用,盖时君役志仁义者也。
故夫人主必有是志,然后劝之以是事,则深听而果行
昔大宗致贞观之治天下晏然外薄岭海户阖不闭,蛮夷君长咸袭衣冠,带刀宿卫
于是帝曰:「此魏徵劝我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古今议者因遂以谓太宗仁义率由魏徵劝之。
嗟夫德彝,而勉其君以施化,信有助矣。
向非太宗有志仁义,则德彝言入而莫回,百说未免虚语也。
虽贤,孰与孟轲
太宗虽明,而贪功勤兵,犹未贤远于齐梁之君。
使其素心不在仁义,则孟轲复生,言犹不听,况其能劝之有行乎?
太宗贞观初,尝谓侍臣曰:「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庶革近代浇薄」。
又曰:「为国之道,必抚以仁义,公等宜共行之」。
惟夫素心仁义然后仁义可以为国,而责治于臣下者,亦必在于仁义
故又尝谓仁义之道,当存之心,使常相继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譬犹饮食,尝令充饱乃可全生
此其于仁义,固克念而不敢忘,则于徵之说,非偶然听之,所以能有助也。
或谓文皇芟刈手足安忍无亲,此其于仁义背而驰者也,何克念之有乎?
曰:是诚太宗惭德也。
仁义何尝之有?
背之则为小人,蹈之则为君子
使太宗自艾自克处仁,则一洗心易虑,犹可与也,况能力行乎?
孟轲五霸假之久假不归,乌知其非有?
春秋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然太宗久假矣,胡可嫉其始,遂终疾之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