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景浚卿学易堂记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景浚卿以经术教授东州,由其门者为学皆知本根、有依据
一日以书抵巴郡冯时行曰:「余晚学《易》,盖精思得之,其《洪范皇极之旨乎。
皇极建而五福应,否则六极也。
《易》之六爻惟二五得吉常多,馀爻凶悔吝应之,中不中之效较然画中
余自以为得也涣然忘忧结庐武信,与《易》起卧其中,榜其堂曰『学易』,子其为我识斯堂。
余之得诚得也,赞之其未至也,发之吾之心,将子之言是徵」。
夫中者,天下大本,浚卿以中求《易》是矣。
然非中之难,用中者之难,何也?
中无定体,自天地大至圭撮毫发之微,中皆寓焉。
求中于尺寸中矣,易之于寻丈,则尺寸之中已畔于寻丈
求中于寻丈中矣,易之于一亩之间,则寻丈之中已畔于一亩
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孟子曰「执中无权执一」,惟学至于然后可以用中,物之不齐,而中皆适焉,故愚尝谓《诗》、《书》、《礼》、《春秋圣人经书
《易》,圣人权书也,约天地变化之至权以权乎人者也。
一定而权之变化无穷,衡有权然后权任重轻而得其平,道有权然后适变化而得其中
故曰其为道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
圣人此以用中于民,而《易》之道有以生灵、宰万物亘古今而不匮,故又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也。
中见爻象用中者隐于爻象之表。
尝试与浚卿遗象忘言一日二日,以其身出与世故,靡一不当则是非毁纷然而起,当是所以处其当者非真《易》也邪
以是求《易》,则二五中之位非中也,中在我而已
亦犹五为皇极之位,建极者非五也。
是以爻象之变,则爻象不隔微旨事为辄贯于精义矣。
浚卿曰不然,愿复之;
其然也,请书之学易堂之南荣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