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禀议 南宋 · 李若川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六
若川近赴都督府禀议往来经月,疏拜记府之问,方深悚惧,特被诲墨,仰认谦眷之厚,下情不胜感刻
敌中多事,报契丹复盛,金人中有立者,且旱蝗大作
前日报敌帅被杀,继闻乃副元帅中箭,又云已死,然皆未有端的
宿州之举,敌皆骑兵,我合用步卒,以劲弩尅敌弓制之,乃专用马军彼众我寡,彼强我弱,十四日之战,敌援未集,我虽胜,而马军伤中者已大半,此一失也。
破城之后,当倾府库以犒将士振旅而归,以成全功,乃占吝所获,恬不知退,坐待援兵之至,此二失也。
敌援虽至,若早入城中坚壁不战,以逸待劳,如刘锜顺昌时,亦可成功不知出此,以致二十日二十一日之挫,此三失也。
二十三日入城,不待敌兵之解,门小兵众,自成蹂践,壕外之兵,为敌所乘,此四失也。
既议班师,合先约束不得遗弃器甲,以备追袭,更无队伍纷乱而归,此五失也。
有此五失,宜其功成而败。
大军所损,不及二分,丧马虽多,亦不及半,器甲尚可添造,犹为莫大之幸也。
使敌有谋,诈为败衄,引我师直至南京,以兵断其后,或不于宿州城交锋,但立两硬寨濠、泗归路,为之奈何
今日思之,犹不免寒心
此皆不审彼己,失于轻敌所致也。
今日之势,尤宜以守禦为先。
守禦之策,无如重兵江上,以固根本
轻兵淮南以为藩篱
淮东以水为形势淮西以山为形势可以壅水,即壅以浸其地,馀皆清野,以官军民兵各据形势坚壁为守。
敌寇之来,勿轻与战,但断其粮道,劫其营寨使不得久住
敌寇大入,力不可禦遏,即渡江共为固守
防秋在近,宜速定其议,内外协力措置,舍此恐别未有良策也。
措置已定根本已固,如敌人衰弱,以机会可乘,亦不害恢复
如敌中多故,复欲寻盟,亦不害讲和
若川区区愚见素守此论,因以申禀
昨日盱眙探报,谨并封呈,伏冀台照
右谨具呈
月日右朝请大夫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李若川劄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