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圣传论十首 其五 周公 宋 · 刘子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七、《屏山集》卷一、《诸儒奥论策学统宗》前集卷三
圣人为善大端使人向焉而不诱人以利,心苟有冀焉,不如其己。
谦者盛德之事也,《易》但言其终吉而已
安而行之,尊而光,卑不可踰,言之法也。
有曰自下者人高之自后者人先之,意同言病。
行之有冀,是计效课功也,利心存焉。
出于矫激,反悖其性,有所歆慕,益乱其真。
故无利心而为恶,其恶可移;
有利心而为善,其善日隳。
躁静其容,大辩讷其口,贪倚廉为地,佞假真为媒非无善迹也,利心存焉。
泯泯棼棼,多见资吾术、借圣言以济其私者矣。
周公吐哺握发,谦之至也,岂以此天下之士而沽一时之名乎?
非也。
何为拳拳勤勤若是耶?
成其己也。
《易》曰「卑以自牧」,谦之妙用也。
周公所行也,岂有利心哉。
周公曰:「君子所其无逸」。
孔安国以谓所在念德,其无逸豫」。
凡人之心,念念相承循环不已在于德乎,则意消情澹,常乐其全。
茍为不然,则念念纵逸滋蔓难图倏然生于毫发之微,纷然丘山之积,甚哉此心之难驭也。
时焉不存之,则躁动轻扰,惟欲飞扬
日焉不存之,则桀骜横肆,莫可驯伏
逐物从好,急于两绞,故君子戒须臾之离,造次之失,他人玩岁愒日终身弗反焉。
其所由,皆自一念之逸,譬之良牧,夫其所以化顽耎暴,御駻消很者,必有术也。
牧畜者,谨辔勒于未放之时。
牧民者,严礼法于未犯之时。
善牧心者,摄思虑未萌之时。
良心之放必有端也,虑端不能弭必形于言,言端不能弭必见于动,动端不能弭必流于过,过深于动,动深于言,言深于虑。
是以防虑如拨,口防言如遏,身防动如夺,行防过如割,其发浅,其制易,其形深,其制难,捻滔滔于润土,灭赫赫于焦薪,此君子平自牧,常持以谦之功也。
有持谦之功者其虑必直,其言必式,其动必宜,其过必白。
虑无枝蔓之谓直,言无背面之谓式,动无悔吝之谓宜,过无藏袭之谓白。
迹其用心,非一朝一夕也,温恭寅畏,常有以制于冥冥
其始也,角锐抗衡,若竞若争。
其中也,势缓力行,或从或违。
其终也,廓然同,粹然一,忻忻大顺周公于是矣。
圣人之才,成天下之业,光明盛大如此,而骄吝之气不萌乎中,岂矫抑而然耶,其处之有素矣。
学者有意周公由是而习焉可也
或曰:「周公万古一圣人也,果可习而能与?
技艺至微也,力穷人习,仅有毫发之进,其出伦绝类得之自然者,终不可近,况圣人耶」?
则将应之曰:子所论者才也,才受之天,不可过强。
道德本于性,性可习也,夫性一也,狂圣同之,惟气质之禀则异,异者可同,而同者初不异也。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点化气质之妙也。
知其可必取必焉,此学问之功也。
气质之禀小,学问之功大,惟学者确然不以周公为邈不可及而自止焉,勉勉孜孜,力鞭其所不至则气潜化渐摩积习之中,而圣性复焉,然后造物之无物,而物物之自造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