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吕颐浩行状 南宋 · 董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四
公讳颐浩字元直沧州乐陵人
绍圣元年进士第,累除河北转运副使
宣和四年朝廷契丹衰弱,举诸路之兵,欲图燕蓟,命童贯宣抚使,以蔡攸副之。
大将刘延庆统兵仅十万,自涿州燕山府
契丹之兵大集,与王师相拒于良乡县杀伤亦略相当
未有所处,会金人十二月居庸关引兵燕山府契丹之众闻风奔溃金人遂有燕山府檀、顺、景、蓟等州。
童贯、蔡遣使燕山府金国主阿骨打,重许岁币,求此四州之地,使者五六辈,往来商议
金人、攸意要燕、蓟以报天子需索益广,倍于岁赐契丹之数。
既定,金国兵遂回,、攸引兵五万前去抚定燕、蓟
、攸到燕山旬日班师相继詹度、王安中知燕山府,为本路安抚使
是时郭药师统兵二万,号曰常胜军,又契丹刺面万馀人号食粮军费用钱粮不可胜计
朝廷命公为转运使,公条奏燕山一路费用如此,虽穷天下之力,竭天下之财,必无以其后,愿诏三省枢密院博议久长之策。
徽宗震怒阻坏边事先次落职降官,仍旧转运使经制燕山府河北京东路财用
公在燕山二年备历艰险,每恐不能逃祸
是时金人渐生衅端变诈反覆邀求不已徽宗感悟,忆公前日之言,遂复官职,进徽猷阁直学士
宣和六年,丁太夫人忧。
扶丧济南府营葬未及掩圹,有旨起复催促还任不许辞免
公再至燕山府,又仅一年金人举兵犯阙,既与本朝讲好班师,乃得还。
建炎元年五月今上即位南京
六月召公行在就道差知扬州
是年十月圣驾维扬,公前期缮治行宫分处三省、枢密院百司卫兵营舍,扰不及民而事办。
十一月召对,公奏云:「臣窃以金人百战之兵,一年之内,两犯京阙
天祐陛下,躬有神器
臣窃观天下之势,以拨乱为急。
拨乱必先任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申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激其气,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
俟其仓廪实,财用足,人安时和,则有必取之势,无不成之功。
陛下睿算远图,布昭圣武伏愿任贤使能信赏必罚理财节用积粟训兵裁抑恩倖,无令朝廷之权,搜选人材,使之任将帅之责,大开谏路而择其善,总览群策而从所长,则何为不成,何战不胜哉」!
上览奏劄称旨
旬日再对,进劄云:「淮南两路北距海,南阻江土地膏腴形势雄胜陛下銮舆顺动以慰天人之心,必得其宜矣。
臣尝谓强可以使之弱,弱可以致之强。
汉高祖项氏相持百战百败,然垓下之役,一战遂成帝业
越王兵败,栖于会稽卑辞厚礼养兵蓄锐有待而发,一战遂收霸功
然则陛下驻跸淮甸岂非天意所以陛下兴王业乎!
伏愿聚精会神卧薪尝胆,期于除祸乱、致太平,实无疆之休也」。
吏部尚书
被旨令密具边防事宜,公具奏云:「伏惟陛下即位以来仁民爱物之心孚于四海忧勤恭俭德格皇天,是宜边境安宁万邦蒙福。
然而兵政败坏之后敌人百战之师投隙而南,所向无前,适于斯时,实劳指画
传曰:『天下多事圣哲驰骛不足』。
兹诚多事之际,而圣哲驰骛之时。
仰蒙下询备禦之策,臣儒学进身,然尝任西北缘边去处夷狄情伪与夫战阵之略粗闻一二。
犬马之齿,今已六十,筋力不能甲胄衰迈不能从军旅,顾有愚见不敢缄默,辄陈今日备禦十策
一曰民心,二曰定庙算,三曰料彼己,四曰选将帅,五曰明斥堠,六曰训强弩,七曰分器甲,八曰备水战,九曰控浮桥,十曰审形势」。
条分而详布之,深切当时之务。
明年二月金人轻骑扬州车驾仓卒南渡,公与礼部侍郎张浚马奔行在,仅得渡江扈从秀州
签书枢密院事江浙制置使
公复召募四五千人镇江之北,枕江下寨,与金人相持一月金人北去
苗傅、刘正彦狂谋不轨,公倡议约诸大将刘光世破之。
朝于行在,即除尚书右仆射
扈从銮舆移跸建康府,寻迁左仆射
公与张浚密谋范琼一军帖然无事
是时天下盗贼群起,公谓金人方去,李成、靳赛等分淮甸京城隔绝山东河北诸处命令不通其他寇盗不可胜计
以为前此赏罚失当将士解体若非信赏必罚无以大收将士之心。
乃奏乞置三省、枢密院赏功司,应自军兴以来,诸路立功将校借补等人,并许缴元立功手照自陈朝廷看详随宜推恩借补官资
于是四方将士莫不悦服为用,自是士气稍振。
措画招收诸路溃军盗贼,殆将肃清矣。
十月金人渡江王师弗能捍禦,继渡浙江,逼行在
忧愤不知所为,乃力献航海为避狄之计,圣上浩然开纳
廷臣所论皆不合,惟圣意确然不移
车驾明州海舟精锐之兵万馀人扈驾行在台州港,迤逦温州驻跸
月馀是时金人已回镇江韩世忠舟师江路金人得济
公力请车驾回浙西宜下亲征之诏以为先声,亟以锐兵策应世忠夹击之,此一奇也。
车驾驻跸越州,会中丞赵鼎上章诋公,公遂罢相
后召行在,拜左仆射
公每奏陈金人侵犯不已,今又大窥川、陕,皆燕人及中原叛逆协谋所致
古者兵交,使在其閒,为我之计,更宜遣使讲和,以纾国难
前此所遣宇文虚中、王伦等数辈,虽拘留不还,势当再遣使人以骄其志。
蒙上开纳,遣潘致尧、高公绘使金国,嗣后潘致尧等得归。
金国通好,盖自兹始,其后使命相继和好遂成,卒迎太母銮舆徽宗梓宫以还
又言:「驻跸之地最为今日急务伏愿陛下发中兴之诚心,行中兴实事
当先驻跸之地,要使号令易通于川、陕将兵顺流而可下,漕运不至于艰险然后速发大兵一军江西、湖南以平群寇,一军池州,至建康府
处置已就招安尚怀反侧之人。
明年二、三月间使民得务耕桑,则大江已南在我之根本立矣。
然后今年大暑之际,遣精锐之兵,与刘光世渡淮,掎角北去,由淮阳军沂州密州以摇青、郓
张俊躬亲统兵河中府绛州,以撼河东
乘诸路民心怀我宋未泯之心,知王师收复中原之意,则中兴之业可觊也。
若不速为之,逡巡春夏,则金人他日再来不惟大江之南我之根本可立,而日后之患不可胜言矣。
臣尝闻自古有为之君,将以取天下者,弗躬弗亲,则不能戡祸乱定海内。
伏望圣慈汉高祖马上治之之迹,法唐太宗栉风沐雨之事,速图之不可缓也。
臣窃见三四年来,金人才退,士大夫言事官献言之人辄有怠心,便以谓太平廓然无事矣。
朝廷之谋,更唱迭和,甲可乙否,致机会可乘之便往往沮抑不得遂行
以谓异日天下国家者,必斯人之徒也。
今天下之势,可谓危矣,既失中原,止存江、浙、闽、广数路而已
其间多曾残破浙西郡县往往已遭焚劫浙东一路在今形势漕运非所便。
若不移跸上流州军,保全此数路,及渐近川、陕,使国家命令易通于四方,则民失耕业,号令阻绝俄顷之间已至秋冬金人复来,虽欲追悔无及矣」。
又奏:「臣任官以来在西北极边二十馀年,备见虏人之俗,于逐年四月初,驱官私马水草牧放号曰入淀
入淀之后,禁人乘骑八月末方令出淀,饲以麦豆,以备战斗
夏月弓力不强,射不能及远,故虏人未尝夏月用兵
然自汉至唐,士大夫未有深晓此理者,惟杜牧有言曰:汉伐匈奴,尝以秋冬
虏人劲弓折胶、湩马免乳之际,与之较胜负故败多胜少。
今若以仲夏发兵,出其意外一举无遗类矣。
臣窃观陛下总揽岁久英武日跻,则举兵北向以图中原,此其时也。
贾谊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舍此机会不乘,后欲追悔,何可及耶!
今有兵十六七万,兵费不赀朝廷竭力经营钱粮若不办,旷日持久,必取于民,民怨众离,乃自困之道,祸乱之所起,可不畏哉!
今日战兵,其精锐者皆中原之人,数年之后,必消磨寖少异时虽欲举事势必不能,可为深惜者也。
臣年踰六十,累岁疾病,每恐溘先朝露,此志遂不得伸,辄敢冒陈述,乞赐聪察」。
又奏曰:「近日探报金人刘豫大兵以窥川、陕,若于来年三月举兵北向,必可牵制川、陕之寇。
万一川、陕参差,而王师既逐刘豫川、陕间闻之必震恐,因遣韩世忠就近西京入关,此亦一奇也」。
上开纳此策,嘉叹不已,以公都督诸军事,总师北向
公师镇江,因台章上疏,遂罢相
岁冬,虏骑再犯淮甸缘事利害,因以边防机事具奏
亲笔褒美,令陈利害,公即条具所见,析为十论上之。
其一论用兵之策,其二论彼此形势,其三论举兵之时,其四论分道进兵,其五论运粮供军,其六论大兵进发,其七论经淮甸,其八论机会不可失,其九论舟楫之利,其十论并谋独断
上嘉其议而行之。
薨,谥忠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