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遣使劄子绍兴五年五月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二、《斐然集》卷一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七、《古文集成》卷二九、《崇古文诀》卷三四、《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六
臣窃闻遣使入云中,已有定议。
臣愚陋,蒙陛下擢寘从班,职在献纳
小事失当,犹合上闻,况遣使体大,纵使初不预议,苟心有所未安,岂敢缄默
辄形论奏伏望陛下留神省察
孔子作《春秋》以示万世人君南面之术无不备载,而其大要则在父子君臣之义而已
鲁桓公为齐所杀,鲁之臣子于齐有不共戴天之仇。
庄公者乃桓公之子也,非特不能为雪耻,又与齐通好
元年为齐主王姬,四年及齐狩于禚,五年会齐同伐卫,八年齐同围郕,九年齐盟于蔇,是年为齐纳子纠。
仲尼恶之,备书于策,以著其释怨通和之罪。
鲁庄惟忘父子君臣之义也。
鲁之臣子则而象之,故公子牙弑械成于前,庆父无君动于后,卜齮圉人荦之刃交发于党氏武闱之间,鲁之宗祀不绝如线
释怨通和之效也,岂非为后世之永鉴乎?
女真惊动陵寝,戕毁宗庙劫质二帝涂炭祖宗之民,乃陛下之雠也。
顷者误国之臣自知才术不足以戡定祸乱,而又贪慕富贵是故诪张为幻遣使求和苟延岁月九年于此,其效如何
彼之一身叨窃爵位而去,曾何足道,而于陛下圣德国家大计,则亏丧多矣。
所幸陛下勇智日跻灼然独见邪言久惑之后奉将天讨罪状豫贼,再安国步,渐图恢复
天下忠臣义士闻风兴起,各思自效,以佐丕烈
譬如人行万里登车出门,又如支梧厦屋,初正基柱。
存亡治乱,实系此时
今乃无故庸臣之辙,践阽国之址,犯孔子之戒,循鲁庄之事,忘复仇之义,陈自辱之辞,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或谓不若少有贬屈,其如二帝何?
臣应之曰:自建炎丁未以至甲寅所为卑辞厚礼,以问安迎请为名而遣使者不知几人矣,知二帝所在谁欤
二帝之面者谁欤
二帝言者谁欤
女真要领谁欤
讲和而能息敌兵者谁欤
臣但见丙午而后通和之使归未息肩,而黄河长淮大江相次失险矣。
但闻去年使者还言酋豪帖服国势奠安,形于奏章传播远近
曾未数月,而刘豫挟虏,称兵犯顺矣。
女真者知中国所重在二帝,知中国所恨在劫质,知中国所畏用兵,则常示欲和之端,增吾所重,平吾所恨,匿吾所畏,而中国坐受此饵既久而后悟也。
天下其谓自是改图必矣,何为复出谬计耶?
苟曰姑为是尔,则岂有修书称臣厚费金币,而成就一姑为之事也。
苟曰以二帝之故不得不然,则前效可考矣。
岁月益久,虏情益閟,必无可通之理也。
臣尝思之,陛下女真绝,则臣下无所得,而人主为义;
举若通和,则利归下,而人主受其恶。
故凡愿奉使通和者,皆身谋,非国计也。
陛下何不孔子之论而决此策乎?
王安石废黜春秋》,天下学士不知尊尚一旦乱臣贼子接迹四海
幸遇陛下笃信此书,孔子之志将伸于今日便当笔削之意,断当今之事,则行一大者陛下美名辉映千古矣。
当今之事莫大夷狄之怨也,欲纾此怨,必殄此雠,则用此之人而不用讲和之臣,行此之政而不修讲和之事。
使士大夫三军百姓皆知女真不共戴天之仇,人人有致女真之志,百无一还之心,然后二圣之怨有可平之日,陛下为人子之职举。
臣等驽下伸眉吐气食息世间,亦预荣矣。
苟为不然,以中国万乘之君而称臣雠敌,则宰相而下皆其陪臣也。
借使女真欣然讲解,以一将军将万众驻兵泗水之上,愿与陛下面相结约歃盟而退,不知陛下何以待之
则又欲变置吾之大臣分部吾之兵将,割吾之地土而取其租赋,有一于此,其能从之乎?
从之则无以立国不从隳败和好,将何据而可?
臣实戆昧,思之不通
是以略具古义浼渎聪听,惟陛下试加采择
或合圣意,即以世仇当复,无可通之义,明降指挥寝罢奉使之命。
刻印销印俄顷之间,初无害日月之明,适足以彰陛下好谋能听之美,免累圣德误国大计
不胜区区纳忠之至。
取进止
贴黄〕臣恐议者欲以遣使为名,而实行间探,此又不可者
小人惟利可以使之,曷若召募敢于深入之人,厚与金币资遣之。
有归者必得虏中动静,或不归则不丧失一夫而已
何必自损名位然后可乎?
伏乞圣察
又:若曰通书尼雅满,则尼雅满是亲自用兵京师,取二帝者也,于书上如何称呼实是无辞可措。
伏乞圣察
又:臣闻君臣谋议,务为明白
陛下心知不可,则当明白宣谕建议之臣,不必含糊隐忍,以遂过举之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