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江东宣抚李端明 宋 · 王之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相山集》卷二四
道观今日天下安危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如王彦充寿春合肥一事,最不可忽。
彦充凭骄寇伪齐之势,拥众数千,攻陷寿春
方且蠲烦去苛,矜老慈幼,劝播植,通贸易修城浚隍,誓与斯民死生
此其志正不在寿春而在合肥
合肥淮南最为重城西北距淮二百里有奇,而寿春实在淮上东南距江亦二百里有奇,而建康实在江左江淮相距不踰五百里,而三郡在焉。
其势犹唇齿股肱不可以相无也。
国家诚欲都建康,则宜紧守淮南以为藩篱,欲守淮南不能保有寿春合肥虽守犹不守也。
史思明汴滑胜欲窥洛,李临淮以洛无见粮,厄偪难守,问于韦陟
请益陕兵退保潼关为持久计临淮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
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北,此猿臂势也」。
今欲守淮南而失寿春既有唇亡肱折之患矣,奈何复委合肥虎口不问邪?
使彦充苟出上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取合肥破竹也。
合肥则失淮南,失淮南天下事去矣,建康且得高枕而卧邪?
古者帝王之居必在中原吴越斥卤菰蒲之墟,地倾兵弱,固不足以号令天下
建康舟车所会,更六朝建国,然自古及今未有不资淮南以为屏蔽者。
金人南渡之岁,杜充建康而委淮甸有识者咸知其无能为
前军已覆,不可不戒也。
之道不肖,亦尝谋为国家之计,莫若选择贤将,戍重兵合肥
一切羊叔子之在荆州崇信义、禁侵掠,使敌人晓然朝廷之意,以候士卒可用,然后乘其敝而攻之,庶几可以得志
兵法有「致人而不致于人」,兹其大略也。
不出此而听其所为,以失其机,后将噬脐,其可及乎?
之道淮人也而请戍淮,虽有类乎私己窃惟宣抚端明伊、傅为心,耻一夫失所,使之道诚私己,犹当恻然念之,况大纛高牙,实为合肥寿春滁、和无为主帅,其宜轸虑无可疑者。
寿春既陷,合肥危若累卵滁、和无为千里所存刀锯之馀民,朝夕惟邻火葵之是忧。
之道代匮属于阁下,亦僚寀也,乃不于此而望,将谁望耶?
之道今月初六日自历阳来拜谒者,且将浃日矣,固尝披肝沥胆,具以镇守之恳、淮人之情、间谍之言,以渎于下执事
虽蒙阁下矜其危急,怜其无告略去等夷,俾得尽其所见,奖之以语言劳之饮食下逮奴马之贱饭刍,无所不问,于人之观听,则可谓荣矣。
然于之道之初心所以淮人之计者,则未也。
宣抚端明九重寄托,来镇建康,以兼领淮甸,今大驾指日幸临,而营缮之命不绝于道。
是役也,之道固不敢端明之必行,而幕中之宾,如参议宗公,实一时英杰忠诚忧国不愧古人
沈默有谋,人咸以为乃父留守遗风,而留守之德在国家,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而况其子乎?
闻之道路剧贼刘超愿以所部听命立功补过,而都督前军统制崔公自镇江来宗公堂下感泣呜咽,久不能起。
留守所至有以固结人心如此
之道闻叛亡之徒,如王善、李成,今为贼用,欲乞兵南来以抗我师,而留守之于二人亦有生死肉骨之施。
仆固怀恩回纥吐蕃拥众三十万来寇中原郭子仪众寡非敌,单骑回纥,压以至,卒能使倒戈以乘吐蕃而破其众。
宣抚端明威声所加,固有以褫奸雄之魄而夺之气。
合肥之行,参议公授以成算,俾之董师临敌庸讵知王善、李成之不背贼而向我耶?
若与朝廷一面,以作士气,以张国势,以宽吾君西顾之忧,则有馀矣。
之道忠义所激,不自知狂僭伏惟钧慈哀其而贷其罪,且无以文采芜秽而遂简其说,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