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严和尚塔铭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师讳宗邃,遂宁府蓬溪章氏子也。
家世业儒,奉佛尤笃。
母初怀妊颇有吉祥
既生,在襁褓间,见僧即喜。
不茹荤酒,不随童戏。
年十三,父母顾之曰:「此儿终非尘中人」。
乃携诸本邑南岩院,托僧自庆为师,二十七得度
受具,即辞师往依讲席,复遍历吾蜀诸禅,究明己事因缘
未契,束包南游
初抵玉泉勤禅师器之,命副院事。
岁馀罄囊中所积归常住,惟杖屦参访襄汉一时尊宿
依栖大洪开山□禅师看俱视竖指因缘
一日僧堂方展坐具忽见虫飞堕于地,遽拂之,随手豁然大悟开山肯之。
于是服勤数载,乃命总院事。
政和辛卯,恩顺寂,师毕后事,乃江浙山,值智禅师住持,偪仍旧职
政和戊戌,郡东双泉禅院虚席,随守袁公灼命师出世衲子奔凑传道不暇
袁公钦师道德,奏赐「净严」师号。
俄改住水南禅院望益著,遐迩缁徒闻风而至
靖康丁未,退止德安𡾇山。
延福禅院方丈阙人,安守李公公济继踵
未几兵戈蜂起凶寇将至,郡官命领众入城,因建化城庵居之,训徒如故
围城久,米升四十金,时众尚广,日惟一粥,独请半,士大夫惠粮储之类,即均赡大众
晨夕提振祖命,愈不辍
贼势甚紧高声唱言,城破但存延福长老
攻既不利,而曰城中果有异士,遂引去
镇抚陈公规闻而谓众曰:「异士乃吾净严也」。
绍兴乙卯,师退居东堂
未数月,宣抚使司命居大洪
时以襄汉才复,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山顶僧行散逃馁死所存不过百数,日餐野菜橡糜以度朝昏,供利阻隔屋宇堕颓,庄夫耕具,十无一二。
定居劝勉缁徒开通供路,招置人牛,辟田圃。
未期岁间,四方禅衲骈肩而来檀越社供,如赴约束
逾年,僧及半千,次满七百。
复修院宇追述先范,大阐纲宗自此灵济道场废而复兴
住持十有三年丛林再盛,不减畴昔
绍兴丁卯春示疾,诫侍者曰:「每闻钟鱼,方进粥饭过午则不复啜耳」。
示化前一日,嘱门弟子曰:「吾今将往,信任自缘,汝等壮年当此佛法陵替,各宜勉力办道,勿违佛戒」。
至三月四日,问侍者曰:「今日是几者」?
曰:「初四」。
师令浴水,斋罢沐浴更衣,归方丈熟寝,至昏黄遽起。
知事小师环绕侍立顾视左右,歛容端坐
少顷暴风骤作,丈室摇振,土崩瓦坠。
众谓屋摧四散惊出,唯副院宗舒长往侍立不动。
良久端然示蜕。
傍有闻龙神殿内鸣指嘘声方丈后长崖忽摧,山之四周人望峰顶红光灿烂,皆疑遗火
诘旦登山,始知逝。
于是连霄风雪陡作,峰峦变白,四众号恸禽兽哀鸣
三日,入龛。
后七日,窆全身于院之阳同光塔之右。
葬日晴明风和日暖
示化之夕,郡官梦师访于公宇茶话久之,辞曰:「老僧去矣」。
次日,接遗书叹异之。
平昔精持毗尼丝毫无玷不服缣纩布衣纸衾,不执财宝,不背众食。
檀越所得施利,积归常住士大夫惠以玩好,随得随施。
生平与物无忤至于蚤虱不忍弃之。
世寿七十六,僧腊四十九,道场三十载,提振
门弟子宗焘等百馀人嗣法出世者数人。
垂手接人,虽慈悲示诲不顺世情
入室普说,寒暑无倦,禅徒不时参扣,并无阻却。
因僧问如何是佛,云「休瞌睡」,丛林以为龟鉴
得师道者无虑百数
恩禅师嫡嗣曹溪十四世孙也。
禅宴接人之外一毫之善弗遗,结十万人阿弥陀佛,刊《华严》、《遗教》诸经,集传注解《四十二章》、《遗教经》、《沩山警策》,有语录偈、颂并行于世。
绍兴庚申夏违和,有景陵越吴兴施财预建塔亭,以备后事
病起折充院前歇亭。
知事众谓恐违檀越意,乃恳止之。
因示诫文,其略曰:「予欲以君所塔亭下,止以砖灰垒一同归塔,欲自予已往山住持者,同葬遗骸其中
所贵省缘,免致唐劳从事无益为。
正眼,令慧命不绝,则斯道绵远无穷
幸同道者察予鄙志」。
归寂后,人以重钦奉,轻于违师之志,同归之义,众议寝焉。
小师善状行实,自洪山不远千里而来,求铭于予。
予于同乡,且以道契,每钦其道行里闾之光,义不当辞。
呜乎
不寒无以之后彫,火不烈无以验真金之不变,事不难无以高人之节守。
今世所谓高僧者,莫大阐扬教典传授祖灯,护戒精严存心慈忍禅定不乱精勤匪懈,身不衣帛,囊无积财,力兴丛林,善徒众长斋不昧坐脱立亡,有一于此号曰名德
卒然临之祸患忧危之变,鲜有其心不摇夺者,而众善兼而有之,而又能为高尚者之所难能。
粤若逢时厄运,群盗四起德安大府环绕几遍,乃入城创庵居之,与众同患,米贵如珠不忍散众,阖郡惊惶惧色提振宛若平时
声传贼耳,自唱言城破但存净严一人虽闻此,惟以利众为心,誓与阖城俱存亡
既以道德保护一方,贼遂攻击不利,而曰城中果有异士从而引去
贼既解而师退,在他人追念前日虎口之危,亦且少休,或求安静之地以自养,是为得计
洪山全仰远供以赡多众,时则贼去未久,供路不通山顶屋宇大半颓圮僧徒饿殍十丧八九,所存馀众,惟以野菜橡糜仅充口腹,闻者莫不远避。
宣抚司住持,而毅然从之。
既至躬率其徒通供路,葺治田圃鱼鼓之声复闻。
未几,社供复来,衲子奔凑于是重修院宇百废具兴,卒安馀众灵济道场灿然复新,有加于昔焉。
呜乎
传道修行之外,又为人所难能有如此者,求僧中之名德罕见其比,非夫植德本而道力深厚,畴克然邪?
铭曰:
大洪之巅,灵济开山
始自恩公,更律为禅。
法净严,继踵而住。
十有三年,道乘化普。
师生遂宁幼愿出尘
受具之后,周游问津。
遍登讲筵,复历禅苑。
既通教行,欲穷法派
因缘,束包南游
竟遇洪山针芥相投
俱视一指洞彻源底。
佛祖机缘,更无馀旨。
宗说俱通,解行相应
能博能约,有有绳。
精持毗尼,常恐弗及
食不背众,衣不衣帛
不弃蚤虱,不畜资财
人所爱恶,己独忘怀
高士所为,独兼众美
患难不变,世莫得伦拟
若居德安,会贼四围
阖城震恐,日惧颠危
行祖令宛类平时
贼谓有异人引去,庸非赖道德之慈威?
兵祸之稍平,亦可休而少息
洪山供利,久已隔绝
淩晨无粥,而正昼无食。
殍而死者过半幸免而存者十一。
宣司之请,不复辞难而往
荆榛登陟,辟虎狼而趋上。
野菜橡糜,与众同饷。
率其徒以开路,招檀施赡养
曾未逾年衲子奔凑
田圃丘墟,俄复耕耨
寺宇倾摧,鼎新卑陋
卒安七百高僧名蓝废而复旧
此举世之难能优为之而不以为难。
缁素之皈重,宜幽明之共尊。
圆寂之夕,暴风遽作。
龙神鸣指而长嘘,山崖裂石而崩落
时当暮春大雪降格
禽兽哀号林峦变白。
红光现于峰顶,化体初无改色
巍巍耸塔瑞云中,高示遗规永则
按:嘉庆湖北通志》卷一○三,嘉庆九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